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3页 |
第1章 不起诉制度概述 | 第13-28页 |
·不起诉的性质及种类 | 第14-21页 |
·不起诉的性质 | 第14-16页 |
·不起诉的种类 | 第16-21页 |
·不起诉的文化基础与历史沿革 | 第21-24页 |
·因时而赦、分化瓦解思想 | 第21-22页 |
·对具体案件区别对待、便宜从事 | 第22页 |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22-24页 |
·不起诉制度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 第24-28页 |
·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 第24-25页 |
·保障人权,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第25页 |
·不起诉制度符合诉讼经济的原则 | 第25-26页 |
·符合现代刑法思想 | 第26页 |
·符合国际上“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趋向 | 第26-28页 |
第2章 域外不起诉制度考察 | 第28-35页 |
·大陆法系不起诉制度 | 第28-31页 |
·德国不起诉制度 | 第28-30页 |
·法国的不起诉制度 | 第30页 |
·日本的不起诉制度 | 第30页 |
·韩国的不起诉制度 | 第30-31页 |
·我国台湾省的不起诉制度 | 第31页 |
·英美法系不起诉制度 | 第31-33页 |
·英国的不起诉制度 | 第31-32页 |
·美国的不起诉制度 | 第32页 |
·香港地区的不起诉制度 | 第32-33页 |
·不起诉制度与起诉犹豫 | 第33-35页 |
第3章 我国不起诉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42页 |
·刑事和解中的不诉问题 | 第35-36页 |
·不诉中的听证问题 | 第36页 |
·赋予人民检察院的起诉裁量权过小 | 第36-37页 |
·不起诉案件转诉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法律关系冲突和矛盾 | 第37-38页 |
·被害人的自诉权与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冲突 | 第37页 |
·被害人的起诉权与检察机关不起诉权的矛盾 | 第37-38页 |
·不起诉的适用条件设定不够周密,存在漏项 | 第38页 |
·不起诉救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公诉转自诉无法回避的矛盾 | 第39页 |
·被害人自我救济成本过高 | 第39-40页 |
·不利于诉讼经济 | 第40页 |
·相对不起诉适用率过低 | 第40页 |
·存疑不起诉的适用违背疑罪从无的精神 | 第40-41页 |
·不起诉规定过于笼统和简单 | 第41-42页 |
第4章 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 第42-51页 |
·加强对不起诉案件公诉转自诉的限制、规范 | 第42页 |
·增加绝对不起诉适用的情形 | 第42-43页 |
·完善存疑不起诉的规定 | 第43-44页 |
·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 | 第44-45页 |
·完善不起诉救济制度 | 第45-48页 |
·加强对不起诉决定作出前的制约 | 第45-46页 |
·应明确复议、复核等程序以及期限 | 第46页 |
·完善不起诉刑事赔偿制度 | 第46-48页 |
·建立不起诉交易制度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