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缩写词表 | 第8-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6页 |
| ·纳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 第12-17页 |
| ·纳米及其纳米技术 | 第12-14页 |
| ·纳米技术与肿瘤 | 第14-16页 |
| ·纳米技术与肿瘤诊断 | 第14-15页 |
| ·纳米技术与肿瘤治疗 | 第15-16页 |
| ·纳米生物荧光标记 | 第16-17页 |
| ·肝癌治疗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化学治疗 | 第17-18页 |
| ·外科手术治疗 | 第18页 |
| ·放射治疗 | 第18-19页 |
| ·介入治疗 | 第19页 |
| ·超声导引经皮穿刺局部治疗 | 第19-20页 |
| ·综合治疗 | 第20页 |
| ·基因治疗 | 第20-21页 |
| ·药物靶向治疗 | 第21页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21-22页 |
| ·纳米抗癌药物载体研究状况 | 第22-24页 |
| ·生物医用无机纳米抗癌药物载体 | 第22-23页 |
| ·生物医用高分子纳米抗癌药物载体 | 第23页 |
| ·生物医用复合纳米抗癌药物载体 | 第23-24页 |
| ·论文的选题 | 第24-26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4-25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HAP纳米粒子负载阿霉素的材料研究 | 第26-35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化学试剂和仪器 | 第26-27页 |
| ·试剂 | 第26页 |
| ·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 ·HAP纳米粒子负载阿霉素的制备 | 第27页 |
| ·材料的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 ·阿霉素的标准曲线制定 | 第27页 |
| ·吸附量的检测 | 第27-28页 |
|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 第28页 |
| ·结果 | 第28-33页 |
| ·阿霉素的标准曲线 | 第28页 |
| ·阿霉素在HAP纳米粒子上的吸附结果 | 第28-29页 |
| ·AFM分析 | 第29-33页 |
| ·讨论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HAP纳米粒子负载阿霉素体外抗肝癌研究 | 第35-44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36-37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36页 |
| ·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 ·细胞株 | 第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 ·细胞培养 | 第37页 |
| ·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37页 |
| ·MTT法检测Bel-7402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和对正常L-02肝细胞的毒性影响 | 第37-38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38页 |
| ·结果 | 第38-42页 |
| ·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38-41页 |
| ·肿瘤细胞抑制率变化 | 第41-42页 |
| ·MTT法测定阿霉素对正常L-02肝细胞的毒性结果 | 第42页 |
| ·讨论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荧光检测法分析 HAP纳米粒子负载阿霉素体外抗肝癌的机理 | 第44-62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44页 |
| ·主要仪器 | 第44-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 ·荧光纳米材料浓度的筛选 | 第45页 |
| ·激光扫描共聚焦分析 | 第45-46页 |
| ·实验结果 | 第46-60页 |
| ·荧光纳米材料的筛选结果 | 第46页 |
| ·荧光纳米材料的荧光强度分析结果 | 第46-58页 |
| ·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动态观察结果 | 第58-60页 |
| ·2%Eu掺杂标记HAP纳米粒子进入细胞的分析结果 | 第58页 |
| ·阿霉素标记HAP纳米粒子进入细胞的分析结果 | 第58-59页 |
| ·2%Eu和阿霉素双标记HAP纳米粒子进入细胞分析结果 | 第59-60页 |
| ·讨论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