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前言 | 第8-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 第8-9页 |
二、风险投资研究的理论脉络和本文的研究视角 | 第9-10页 |
三、本文的结构、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制度变迁理论综述及本文基本分析框架 | 第14-20页 |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起因 | 第14-16页 |
一、关于制度变迁的起点 | 第14-15页 |
二、关于制度变迁的动因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模式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路径 | 第17-20页 |
一、制度变迁路径分析的基本要素 | 第17-19页 |
二、制度变迁过程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中外风险投资制度变迁起因及模式的差异及对路径选择的影响 | 第20-27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风险投资制度变迁起因考察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风险投资制度变迁的主要模式 | 第21-24页 |
第三节 我国风险投资制度变迁的起因模式的特殊性分析及对路径选择的影响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影响风险投资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相关要素研究 | 第27-41页 |
第一节 风险投资制度变迁中的利益集团功能、构成及我国的现状 | 第27-32页 |
一、利益集团在制度变迁进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 第27-31页 |
二、风险投资制度变迁进程中利益集团的构成 | 第31-32页 |
三、我国当前相关利益集团的现状 | 第32页 |
第二节 风险投资制度环境的要求及我国的基本状况 | 第32-36页 |
一、法律环境 | 第33页 |
二、市场配套环境 | 第33-34页 |
三、金融环境 | 第34-35页 |
四、社会文化环境 | 第35-36页 |
五、人才环境 | 第36页 |
第三节 发达国家扶持风险投资制度安排成功经验概述及我国的缺陷 | 第36-41页 |
一、扶持性和激励性制度 | 第36-38页 |
二、积极利用外资的制度 | 第38-39页 |
三、提供信息服务制度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我国风险投资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政策建议 | 第41-58页 |
第一节 整合和培育相关利益集团 | 第41-44页 |
一、西方“集体行动”理论概述 | 第41-42页 |
二、整合和培育风险投资利益集团的政策建议 | 第42-44页 |
第二节 以整合后的利益集团为载体推行相关制度安排 | 第44-47页 |
一、进一步规范支持方式 | 第44-45页 |
二、针对风险投资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 第45-47页 |
第三节 营造利于风险投资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 | 第47-58页 |
一、法律环境的构建 | 第48-50页 |
二、市场配套环境的构建 | 第50-51页 |
三、金融环境的构建 | 第51-54页 |
四、社会文化环境的构建 | 第54-55页 |
五、人才环境的构建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