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2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26页 |
| ·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土的循环剪切特性 | 第15-16页 |
| ·循环孔隙水压力研究 | 第16-21页 |
| ·砂土体变特性研究 | 第21-26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2 试验仪器和试验内容 | 第28-38页 |
| ·概述 | 第28页 |
| ·试验仪器 | 第28-31页 |
| ·设备组成 | 第28-29页 |
| ·主要功能 | 第29-31页 |
| ·试验用土样及制备 | 第31-32页 |
| ·空心圆柱试样应力状态分析与计算公式 | 第32-38页 |
| ·应力状态分析 | 第32-33页 |
| ·应力状态计算公式 | 第33-38页 |
| 3 饱和土循环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 第38-74页 |
| ·概述 | 第38-39页 |
|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39-53页 |
| ·试验内容 | 第39-44页 |
| ·循环剪切条件下砂土的动力响应 | 第44-49页 |
| ·试验应力路径 | 第49-53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72页 |
| ·福建标准砂轴向—扭转双向耦合剪切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61页 |
| ·福建标准砂循环扭剪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 ·海洋原状粉土的循环剪切特性分析 | 第66-72页 |
| ·小结 | 第72-74页 |
| 4 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土孔隙水压力增长模式 | 第74-100页 |
| ·概述 | 第74-75页 |
| ·液化破坏标准 | 第75-77页 |
| ·循环扭剪试验条件下的饱和松砂孔隙水压力增长模式 | 第77-89页 |
| ·典型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 | 第77-82页 |
| ·饱和松砂稳定残余孔隙水压力分析 | 第82-84页 |
| ·以循环次数表达的残余孔隙水压力模式 | 第84-87页 |
| ·以广义剪应变表达的残余孔隙水压力模式 | 第87-89页 |
| ·轴向—扭转双向耦合剪切试验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增长模式 | 第89-93页 |
| ·福建标准砂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 | 第89-91页 |
| ·动主应力轴旋转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特性 | 第91-92页 |
| ·轴向—扭转双向耦合剪切试验中孔隙水压力比随振次比的变化规律 | 第92-93页 |
| ·海洋原状粉土循环孔隙水压力增长模式 | 第93-98页 |
| ·循环三轴试验结果 | 第94-97页 |
| ·循环扭剪试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 第97-98页 |
| ·小结 | 第98-100页 |
| 5 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砂土体变特性研究 | 第100-137页 |
| ·概述 | 第100-102页 |
| ·试验条件及试验方法 | 第102-104页 |
| ·排水循环剪切条件下体变特性分析 | 第104-124页 |
| ·均等固结条件下体变特性分析 | 第105-111页 |
| ·非均等固结条件下体变特性分析 | 第111-115页 |
| ·非均等固结条件下的体变模式 | 第115-119页 |
| ·排水条件下应力比—应变关系对体变特性的影响 | 第119-124页 |
| ·不排水循环扭转试验中饱和砂土体积变化模式 | 第124-136页 |
| ·不排水条件下饱和松砂体积变化模式 | 第125-130页 |
| ·不排水条件下饱和密砂体积变化模式 | 第130-136页 |
| ·小结 | 第136-13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2页 |
| ·结论 | 第137-141页 |
| ·展望 | 第141-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2-15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50-152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152-153页 |
| 致谢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