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判断的理论研究及制度影响会计判断的实证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导论 | 第14-2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 ·理论研究 | 第15页 |
| ·实证研究 | 第15页 |
| ·本文的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 ·国际上对会计判断的研究 | 第16-19页 |
| ·我国对会计判断的研究 | 第19-21页 |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 第1章 会计判断的概念辨析及分类 | 第22-31页 |
| ·会计判断的概念辨析 | 第22-23页 |
| ·判断 | 第22页 |
| ·会计判断 | 第22-23页 |
| ·会计判断的分类 | 第23-31页 |
| ·会计职业判断 | 第24-27页 |
| ·审计判断 | 第27-28页 |
| ·一般会计判断 | 第28-31页 |
| 第2章 会计判断的主要内容及关系 | 第31-42页 |
| ·会计职业判断 | 第31-33页 |
| ·会计准则及会计原则的选择 | 第31-32页 |
| ·会计确认与计量中的判断 | 第32-33页 |
| ·审计判断 | 第33-35页 |
| ·编制审计计划阶段所要进行的判断 | 第34页 |
| ·实施阶段所要进行的判断 | 第34-35页 |
| ·完成阶段所要进行的判断 | 第35页 |
| ·一般会计判断 | 第35-38页 |
| ·对财务报表质量的判断 | 第36-37页 |
| ·对公司管理当局的道德水准进行判断 | 第37页 |
| ·对财务指标的分析与判断 | 第37-38页 |
| ·三类会计判断的关系 | 第38-42页 |
| ·三类会计判断的共性 | 第38-42页 |
| 第3章 会计判断的影响因素 | 第42-49页 |
| ·主体因素 | 第42-45页 |
| ·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因素 | 第42-43页 |
| ·审计判断的主体因素 | 第43-44页 |
| ·一般会计判断的主体因素 | 第44-45页 |
| ·客体因素 | 第45-47页 |
| ·会计职业判断的客体因素 | 第45-46页 |
| ·审计判断的客体因素 | 第46页 |
| ·一般会计判断的客体因素 | 第46-47页 |
| ·环境因素 | 第47-49页 |
| ·政治法律环境 | 第47页 |
| ·社会经济环境 | 第47-49页 |
| 第4章 制度影响会计判断的实证研究 | 第49-62页 |
| ·研究的原因与意义 | 第49-50页 |
| ·研究设计 | 第50-51页 |
| ·模型描述 | 第51-53页 |
| ·报酬模型 | 第51-52页 |
| ·价格模型 | 第52页 |
| ·修正的价格模型 | 第52-53页 |
| ·数据来源 | 第53页 |
| ·数据选取 | 第53页 |
| ·数据来源 | 第53页 |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3-62页 |
| ·描述性统计 | 第53-55页 |
| ·报酬模型的结果 | 第55-57页 |
| ·价格模型的结果 | 第57-59页 |
| ·修正的价格模型的结果 | 第59-62页 |
| 第5章 提高会计判断质量与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 第62-69页 |
| ·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优化会计判断环境 | 第62-64页 |
|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 第62页 |
| ·完善准则体系,缩小判断的任意性 | 第62-63页 |
| ·优化会计判断的环境 | 第63-64页 |
| ·提高会计判断主体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 | 第64-66页 |
| ·遵守职业道德 | 第64页 |
| ·努力提高专业素质 | 第64-65页 |
| ·诚信为本 | 第65-66页 |
| ·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促进会计判断的质量与效率 | 第66-69页 |
| ·增强股东对信息的需求意愿 | 第66-68页 |
| ·建立财务分析师队伍 | 第68-69页 |
| 结束语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