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2页 |
| ·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所要做的工作 | 第10-12页 |
| 2 锅炉过热汽温控制系统 | 第12-26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过热汽温调节的任务 | 第12页 |
| ·过热汽温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静、动态特性 | 第12-18页 |
| ·过热汽温调节对象的静态特性 | 第14-15页 |
| ·过热汽温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 | 第15-18页 |
| ·过热汽温控制的难点及设计原则 | 第18-19页 |
| ·过热汽温自动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案 | 第19-25页 |
| ·传统过热汽温调节系统 | 第19-22页 |
| ·新型过热汽温调节系统 | 第22-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26-38页 |
|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框图 | 第26-27页 |
|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28-35页 |
|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 | 第30-31页 |
| ·模糊化 | 第31-32页 |
| ·模糊推理 | 第32页 |
| ·解模糊化 | 第32-34页 |
| ·论域、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的确定 | 第34-35页 |
| ·确定模糊控制查询表(控制表) | 第35页 |
| ·采样时间的选择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4 过热汽温模糊-PI 复合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38-51页 |
| ·过热汽温模糊-PI 复合控制系统结构确定 | 第38-42页 |
| ·确定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量及其模糊化 | 第40-41页 |
| ·确定模糊控制规则 | 第41-42页 |
| ·模糊推理 | 第42页 |
| ·控制规则可调整的模糊控制器 | 第42-50页 |
| ·带有调整因子的控制规则 | 第42-43页 |
| ·模糊控制规则的自调整与自寻优 | 第43-46页 |
| ·带有自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器 | 第46-47页 |
| ·带自调整函数的模糊控制规则的确定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5. 带有自调整因子的过热汽温模糊-PI 复合串极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 第51-63页 |
| ·过热汽温模糊PI 复合串级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构 | 第51-52页 |
| ·过热汽温控制系统有无干扰时的仿真研究 | 第52-55页 |
| ·过热汽温控制系统无干扰时的仿真研究 | 第52-54页 |
| ·加入蒸汽流量扰动后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54-55页 |
| ·带有自调整因子的过热汽温模糊-PI 复合串极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55-58页 |
| ·自调整因子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 | 第57-58页 |
| ·带有自调整因子的模糊-PI 复合串极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58-61页 |
| ·自调整因子模糊控制系统 S 函数程序的设计 | 第58-60页 |
| ·系统仿真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