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2页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9-10页
  1. 选题依据第9页
  2. 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0页
 (三) 论文结构及创新点第10-12页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相关理论第12-16页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涵义及其内容第12-13页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涵义第12-13页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第13页
 (二) 基层民主建设的涵义及其内容第13-16页
  1. 民主的涵义第13-14页
  2.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涵义及内容第14-16页
二、当前中国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第16-28页
 (一) 当前中国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的成就第16-21页
  1.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相关法律体系的基本确立第16-18页
  2. 权责相对明确的基层民主建设实施机构基本建立第18-19页
  3. 村民自治获得较大发展第19-21页
 (二) 当前中国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1-28页
  1. 干部群众的素质较低第21-22页
  2. 封建思想、宗族意识浓厚第22-24页
  3. 相关法制不健全第24-25页
  4. 基层党组织发展不完善第25-26页
  5. 乡镇政府领导不力第26-27页
  6. 农村干部老龄化严重,青年农村参与积极性较低第27-28页
三、新形势下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8-36页
 (一) 经济因素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的制约第28-30页
  1. 农村经济体制与市场化要求不协调第28页
  2.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第28-29页
  3. 经济结构不平衡第29-30页
 (二) 政治因素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的制约第30-32页
  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法律支撑第30页
  2. 相关政策落实不力,缺乏有利的宏观政治环境第30-31页
  3. 基层党政分工不明,缺乏完备的组织保障第31-32页
 (三) 文化因素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的制约第32-34页
  1.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消极思想侵蚀农村淳朴民风第32-33页
  2.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干部民主管理水平不高第33-34页
 (四) 社会因素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的制约第34-36页
  1. 农村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第34-35页
  2. 农村宗族势力沉渣泛起第35-36页
四、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对策探索第36-46页
 (一) 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物质基础第36-37页
  1. 推进经济体制创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基础第36-37页
  2. 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第37页
 (二) 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民主意识第37-40页
  1.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农民的民主法治观念第37-38页
  2. 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为农村民主发展培养党政后备人才第38-39页
  3. 正确引导先富参政,为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积聚后备力量第39-40页
 (三)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第40-42页
  1. 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第40-41页
  2. 正确处理村两委关系,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奠定组织基础第41-42页
 (四) 充分发挥村委会职权,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度化第42-46页
  1. 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制度化的基础第42-43页
  2. 完善基层民主决策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制度化的关键第43页
  3. 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制度化的核心第43-44页
  4. 完善基层民主监督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制度化的保证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民的价值取向探索
下一篇: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法治困境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