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0 前言 | 第14-15页 |
1 小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小型底栖动物 | 第15-17页 |
·国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 第17-18页 |
·黄、东海小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2 研究海域、材料和方法 | 第20-28页 |
·研究海域 | 第20-22页 |
·取样方法 | 第22-23页 |
·环境因子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生物样品的处理 | 第23-24页 |
·小型底栖动物样品的分选、鉴定和计数 | 第23页 |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制片、测量和种类鉴定 | 第23-24页 |
·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和生产量的计算 | 第24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4-28页 |
·单变量分析 | 第25-27页 |
·多变量分析 | 第27-28页 |
·群落结构分析 | 第27页 |
·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27-28页 |
3 沉积环境 | 第28-33页 |
·水深、底层水温度和盐度变化趋势 | 第28-30页 |
·沉积物的类型及其特征 | 第30页 |
·沉积物中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及分布 | 第30-31页 |
·沉积物中叶绿素a 和脱镁叶绿素a 含量及分布 | 第31-33页 |
4 黄、东海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和生产量及其分布 | 第33-48页 |
·结果 | 第34-43页 |
·黄海小型底栖动物 | 第34-41页 |
·类群组成和分布 | 第34-35页 |
·生物量及生产量 | 第35-37页 |
·空间分布 | 第37-40页 |
·水平分布 | 第37页 |
·垂直分布 | 第37-40页 |
·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与环境变量的关系 | 第40-41页 |
·东海小型底栖动物 | 第41-43页 |
·类群组成和丰度 | 第41-42页 |
·生物量及生产量 | 第42页 |
·空间分布 | 第42-43页 |
·水平分布 | 第42页 |
·垂直分布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48页 |
·2008 年黄海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及影响其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 第43-45页 |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与桡足类数量的比值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 第45-47页 |
·与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生产量的比较 | 第47页 |
·黄海冷水团与其外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比较 | 第47-48页 |
5 黄海夏季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 | 第48-57页 |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丰度、生物量和生产量及其分布 | 第49-50页 |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分析 | 第50-56页 |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 | 第50-51页 |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优势属和优势科 | 第51-53页 |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摄食类型及性比 | 第53-54页 |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多样性分析 | 第54-56页 |
·黄海夏季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群落结构分析 | 第56-57页 |
·群落的划分 | 第56页 |
·不同站位组群的优势种分析 | 第56-57页 |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群落结构和环境变量的关系分析 | 第57页 |
6 黄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新种的研究 | 第57-74页 |
·Vasostoma longispicula Huang and Wu | 第59-62页 |
·Vasostoma articulata Huang and Wu | 第62-65页 |
·Paramonohystera eurycephalus Huang and Wu | 第65-68页 |
·Steineria sinica Huang and Wu | 第68-70页 |
·Vasostoma brevispicula Huang and Wu | 第70-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附录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个人简历 | 第88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