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6-2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标 | 第16-19页 |
第二节 相关的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特点 | 第23-25页 |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主要结论 | 第25-28页 |
第二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文献综述 | 第28-50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28页 |
第二节 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理论贡献 | 第28-30页 |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麦金龙—肖学派理论 | 第30-33页 |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新结构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 | 第33-35页 |
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金融发展和内生经济增长 | 第35-41页 |
第六节 相关的经验证据 | 第41-47页 |
第七节 结论 | 第47-50页 |
第三章 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框架 | 第50-68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50页 |
第二节 政府干预的经济原理 | 第50-56页 |
第三节 政府干预与金融市场 | 第56-67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67-68页 |
第四章 中国金融发展历程回顾:1978—2005年 | 第68-96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68-70页 |
第二节 中国金融发展概况 | 第70-74页 |
第三节 中国金融体系发展历程 | 第74-84页 |
第四节 中国金融政策变迁过程 | 第84-94页 |
第五节 结论 | 第94-96页 |
第五章 中国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实证分析 | 第96-119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96-99页 |
第二节 基础理论模型 | 第99-101页 |
第三节 变量、数据和研究方法 | 第101-109页 |
第四节 测试结果及相关分析 | 第109-117页 |
第五节 归纳和结论 | 第117-119页 |
第六章 中国银行业和股票市场的相对贡献:实证分析 | 第119-147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119-121页 |
第二节 基础理论模型 | 第121-130页 |
第三节 变量、数据和研究方法 | 第130-135页 |
第四节 测试结果及相关分析 | 第135-140页 |
第五节 备择测试分析 | 第140-144页 |
第六节 归纳和结论 | 第144-147页 |
第七章 中国金融自由化与资本配置效率:实证分析 | 第147-171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147-148页 |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48-151页 |
第三节 基础理论模型 | 第151-153页 |
第四节 变量、数据和研究方法 | 第153-160页 |
第五节 测试结果及相关分析 | 第160-169页 |
第六节 归纳和结论 | 第169-17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71-186页 |
第一节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171-176页 |
第二节 中国金融体系未来发展方向 | 第176-184页 |
第四节 论文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84-186页 |
附录 | 第186-214页 |
附录A: 第五章主要测试结果 | 第186-195页 |
附录B: 第六章主要测试结果 | 第195-200页 |
附录C: 第七章主要测试结果 | 第200-214页 |
参考文献 | 第214-233页 |
致谢 | 第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