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9页 |
·现代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发展 | 第9-11页 |
·水景设计的沿革和发展 | 第11-15页 |
·环境—行为学的发展 | 第15-16页 |
·研究课题的相关概念的解释 | 第16-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2 人类的亲水性探究 | 第20-28页 |
·人类亲水的历史渊源 | 第20-22页 |
·水的基本内涵 | 第20页 |
·人类物质生活与水的关系 | 第20-21页 |
·人类精神生活与水的关系 | 第21-22页 |
·东西方亲水文化的差异 | 第22-24页 |
·不同的哲学体系是东西方亲水文化差异的本质原因 | 第23页 |
·不同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东西方对水景的欣赏与认同程度 | 第23-24页 |
·其他因素也影晌了东西亲水文化的不同 | 第24页 |
·人对水环境的感知途径 | 第24-28页 |
·可塑性 | 第24-25页 |
·视觉特性 | 第25页 |
·听觉特性 | 第25-26页 |
·触觉特性 | 第26页 |
·嗅觉特性 | 第26-28页 |
3 人类亲水活动研究 | 第28-44页 |
·亲水活动的特征 | 第28-38页 |
·亲水人群的特征 | 第29-32页 |
·水体景观的特征 | 第32-36页 |
·亲水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 | 第36-38页 |
·亲水活动的分类 | 第38-41页 |
·根据亲水人群的规模可分为 | 第38-40页 |
·根据亲水人群与水景的亲密程度可分为 | 第40页 |
·根据亲水人群对水景的感知强度可分为 | 第40-41页 |
·亲水活动的环境因素 | 第41-44页 |
·人工环境对亲水行为的影响 | 第42页 |
·自然环境对亲水行为的影晌 | 第42-44页 |
4 亲水活动空间的营造 | 第44-62页 |
·亲水活动空间的总体设计原则与方法 | 第44-49页 |
·亲水活动空间的总体布局设计 | 第44-46页 |
·亲水尺度的把握 | 第46-47页 |
·水体在总体设计中的空间意义 | 第47-49页 |
·典型亲水活动界面的营造 | 第49-55页 |
·休憩 | 第49-51页 |
·散步 | 第51-52页 |
·通过 | 第52-54页 |
·用水 | 第54页 |
·生物观察,捉虫 | 第54页 |
·健身运动 | 第54-55页 |
·亲水设施设计 | 第55-62页 |
·设计原则 | 第55-56页 |
·主要亲水设施设计 | 第56-62页 |
5 水景亲水性的实例分析及设计原则—以城市广场为例 | 第62-86页 |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水景亲水性的决定因素 | 第62-63页 |
·空间性质 | 第62页 |
·水景作用 | 第62页 |
·使用人群 | 第62-63页 |
·亲水性的评价依据 | 第63-64页 |
·水景功能 | 第63页 |
·空间形态 | 第63页 |
·环境质量 | 第63-64页 |
·实例1—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 | 第64-77页 |
·广场简介 | 第64-65页 |
·整体亲水性评析 | 第65-69页 |
·亲水行为分析 | 第69-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实例2—西安大雁塔北广场 | 第77-84页 |
·广场简介 | 第77-78页 |
·亲水性评析 | 第78-79页 |
·亲水行为分析 | 第79-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设计原则 | 第84-86页 |
·参与性原则 | 第84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84-85页 |
·安全性原则 | 第85页 |
·节水原则 | 第85-86页 |
6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书目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录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