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单6号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18页 |
| ·玉米概述 | 第7页 |
| ·国内外玉米生产概况 | 第7-8页 |
| ·近代玉米生产增产因素及美国玉米生产的启示 | 第8-12页 |
| ·实行种植区域化和生产专业化 | 第8-9页 |
|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 第9-10页 |
| ·科学合理地施肥和轮作 | 第10-11页 |
| ·增加种植密度 | 第11页 |
| ·玉米生产实现机械化作业 | 第11-12页 |
| ·国外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及种群划分 | 第12-13页 |
| ·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内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我国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第15-16页 |
| ·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构建 | 第16-17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 ·新品种选育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8-19页 |
| ·育种思路及育种目标的确定 | 第18页 |
| ·亲本自交系选育 | 第18页 |
| ·新组合观察、鉴定试验 | 第18-19页 |
| ·新组合评判体系 | 第19页 |
| ·栽培技术研究 | 第19-20页 |
| ·亲本繁殖及制种技术研究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36页 |
| ·洛单6 号的选育过程及系谱 | 第21-22页 |
| ·洛单6 号亲本自交系的特征特性 | 第22页 |
| ·参加各级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2-29页 |
| ·新组合观察试验及鉴定试验结果 | 第22-23页 |
| ·2004 年河南省区域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 ·2006 年生产试验结果 | 第28-29页 |
| ·品种特征特性 | 第29页 |
| ·抗性鉴定 | 第29页 |
| ·品质分析 | 第29-30页 |
| ·栽培试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 ·不同播期对洛单6 号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 第31页 |
| ·N、P、K 不同配比的优化施肥模式 | 第31-33页 |
| ·亲本繁殖及杂交制种技术研究 | 第33-36页 |
| ·亲本繁殖研究 | 第33-34页 |
| ·杂交制种技术研究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 第36-41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洛单6 号的综合表现 | 第36页 |
| ·洛单6 号的配套栽培技术 | 第36页 |
| ·洛单6 号繁育及制种技术 | 第36-37页 |
| ·讨论 | 第37-41页 |
| ·洛单6 号的育成启示 | 第37页 |
| ·育种方面的思考 | 第37-39页 |
| ·栽培方面的讨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