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先进控制理论在伺服控制中的应用介绍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基于PC平台下的模拟仿真 | 第14-21页 |
·实验控制平台的体系结构简介 | 第14-15页 |
·脉冲信号的特点分析 | 第15-16页 |
·采集方案的对比选择 | 第16-18页 |
·脉冲采集方案验证 | 第18-20页 |
·模拟输出信号精度的分析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1-38页 |
·微处理器的选型与介绍 | 第21-22页 |
·系统总体硬件结构 | 第22-23页 |
·系统时钟电路 | 第23-25页 |
·晶振电路 | 第23-24页 |
·电源设计 | 第24-25页 |
·输入及反馈脉冲采集电路的设计 | 第25-27页 |
·数模转换电路的设计 | 第27-28页 |
·与上位机的通信接口电路 | 第28-30页 |
·TMS320LF2407的SCI模块简介 | 第28页 |
·RS-232协议的介绍 | 第28-29页 |
·计算机串口与DSP的SCI模块的连接 | 第29-30页 |
·CAN通信电路的应用设计 | 第30-34页 |
·CAN总线介绍 | 第30-32页 |
·TMS320LF2407的CAN控制器介绍 | 第32页 |
·CAN通信的具体实现 | 第32-34页 |
·按键和显示电路的设计 | 第34-35页 |
·EMC的考虑及应用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基于TMS320LF2407A芯片的软件设计 | 第38-58页 |
·DSP软件编程的特点及编译器的选择 | 第38-39页 |
·控制器运行环境的配置与初始化 | 第39-41页 |
·系统软件的结构和任务 | 第41-44页 |
·控制策略的软件设计及优化 | 第44-51页 |
·PID控制策略下的软件设计 | 第44-46页 |
·比例因子自调整的模糊控制下的软件设计 | 第46-51页 |
·多种控制参数下的曲线装载与运行状态的监控 | 第51-54页 |
·与上位机的串行通信软件设计 | 第54-58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脉冲计数的准确性检验 | 第58-60页 |
·PD控制和模糊控制下的输出电压曲线比较 | 第60-62页 |
·零漂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已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