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河口盐水入侵概述 | 第9-12页 |
| ·河口盐淡水混合的类型 | 第9-11页 |
| ·河口盐淡水入侵对河口地区的影响 | 第11-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 ·国外河口盐水入侵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国内河口盐水入侵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南渡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动力因素和入侵规律 | 第17-20页 |
| ·南渡江河口的动力特性 | 第17-19页 |
| ·地形 | 第17-18页 |
| ·潮汐和潮流 | 第18页 |
| ·径流 | 第18页 |
| ·风与波浪 | 第18-19页 |
| ·南渡江河口盐水入侵的时空变化特性 | 第19页 |
| ·南渡江河口盐水入侵的时间分布特性 | 第19页 |
| ·南渡江河口盐水入侵的空间分布特性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基于盐水入侵水动力学的方法和平面二维数值模型 | 第20-36页 |
| ·基于盐水入侵水动力学的方法 | 第20-22页 |
| ·控制河口盐水入侵的基本因素 | 第20页 |
| ·高度分层系统 | 第20-21页 |
| ·制动盐水楔的形成特征 | 第21-22页 |
| ·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 | 第22-29页 |
| ·平面二维水流基本方程 | 第22-24页 |
| ·定解条件 | 第24页 |
| ·方程的数值求解 | 第24-27页 |
| ·模拟类型的选择 | 第27-28页 |
| ·迭代控制 | 第28页 |
| ·时间步长控制 | 第28-29页 |
| ·动边界的设置 | 第29页 |
| ·关于不收敛的问题 | 第29页 |
| ·平面二维盐度数学模型 | 第29-33页 |
| ·平面二维盐度基本方程 | 第29-30页 |
| ·定解条件 | 第30页 |
| ·方程的数值求解 | 第30-33页 |
| ·本文中初始条件的设置 | 第33页 |
| ·关于稳定性 | 第33页 |
| ·南渡江河口平面二维水流、盐度数学模型中主要参数的选取 | 第33-35页 |
| ·摩阻系数的选取 | 第33-34页 |
| ·紊动粘性系数的选取 | 第34-35页 |
| ·盐度扩散系数的选取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盐水入侵的计算和模拟 | 第36-54页 |
| ·基于盐水入侵水动力学方法 | 第36页 |
| ·南渡江河口水流、盐度数值模拟 | 第36-53页 |
| ·模型的范围 | 第36-37页 |
| ·模型参数 | 第37-38页 |
| ·水位验证 | 第38页 |
| ·浓度验证 | 第38-45页 |
| ·盐水入侵模拟时间的确定 | 第45-46页 |
| ·模拟结果及初步分析 | 第46-52页 |
| ·基于盐水入侵的水动力学法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 | 第52页 |
| ·误差分析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防潮工程对盐水入侵的影响 | 第54-61页 |
| ·防潮工程概述 | 第54-55页 |
| ·防潮工程对盐水入侵的影响 | 第55-60页 |
| ·方案一 | 第55-57页 |
| ·方案二 | 第57-60页 |
| ·无坝、坝顶高程为2m、坝顶高程为2.5m时入侵距离的比较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
| 硕士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