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铁路提速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我国铁路提速历程的回顾 | 第12-13页 |
·山区铁路提速的必要性 | 第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1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6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技术因素对山区铁路速度目标值的影响 | 第18-29页 |
·线路因素对既有山区铁路速度目标值的影响 | 第18-24页 |
·平面线形条件对速度目标值的影响 | 第18-21页 |
·纵断面线形条件对速度目标值的影响 | 第21-22页 |
·速度目标值对线间距的要求 | 第22-23页 |
·道岔对速度目标值的影响 | 第23页 |
·速度目标值对道口的要求 | 第23页 |
·轨道结构对速度目标值的影响 | 第23-24页 |
·路基对速度目标值的影响 | 第24页 |
·桥梁对速度目标值的影响 | 第24页 |
·机车车辆对既有山区铁路速度目标值的影响 | 第24-26页 |
·传统机车车辆 | 第24-26页 |
·摆式列车 | 第26页 |
·速度目标值对列车控制系统的要求 | 第26-29页 |
第3章 既有山区铁路速度目标值决策问题 | 第29-36页 |
·既有山区铁路提速的原则 | 第29-30页 |
·既有山区铁路速度目标值决策重要性及步骤 | 第30-31页 |
·既有山区铁路速度目标值决策的重要性 | 第30页 |
·既有山区铁路速度目标值决策的步骤 | 第30-31页 |
·既有山区铁路速度目标值决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1-32页 |
·速度目标值要分段选择 | 第31页 |
·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速度目标值的匹配 | 第31-32页 |
·既有山区铁路速度目标值优选指标的选取 | 第32-36页 |
·系统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评价体系指标确定的原则 | 第34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4页 |
·评价体系指标的数学表达 | 第34-36页 |
第4章 基于“语言逻辑尺”的模糊集重心综合评价法的速度目标值决策 | 第36-57页 |
·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36-40页 |
·传统评价方法 | 第36-37页 |
·定量分析 | 第36页 |
·定性分析 | 第36-37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37-40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概念 | 第37页 |
·几类典型的综合评价模型 | 第37-40页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确定 | 第40-45页 |
·确定权重的几种常用方法 | 第40-41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 第41-45页 |
·基于“语言逻辑尺”的模糊集重心综合评价法 | 第45-57页 |
·传统模糊综合评价的缺点 | 第45-46页 |
·基于“语言逻辑尺”的模糊集重心综合评价 | 第46-57页 |
·评测手段与专家评测 | 第47-48页 |
·模糊集重心计算方法的推导 | 第48-55页 |
·模糊集重心综合排序法 | 第55-57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57-67页 |
·案例背景资料 | 第57-60页 |
·宝成线概况及自然特征 | 第57-58页 |
·宝成铁路南段基本情况 | 第58-60页 |
·优选分析及评价 | 第60-67页 |
·确定模糊优选指标体系和方案选择 | 第60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0-62页 |
·专家评分 | 第62-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