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子的失效模式及其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技术现状与分析 | 第13-14页 |
·课题目标与任务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疲劳可靠性分析理论 | 第15-24页 |
·疲劳特性曲线 | 第15-18页 |
·S-N 曲线 | 第15-16页 |
·P-S-N 曲线 | 第16-18页 |
·材料特性数据的获得 | 第18-20页 |
·成组试验法 | 第18页 |
·升降法 | 第18-20页 |
·疲劳寿命预测 | 第20-23页 |
·局部应力应变法 | 第20页 |
·局部历程确定 | 第20-22页 |
·Miner 法则及其改进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力学实验方案设计 | 第24-40页 |
·试样失效判断 | 第24-25页 |
·失效分析的几个原则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的选取 | 第26-27页 |
·弯曲疲劳试验方案 | 第27-32页 |
·试验对象 | 第27-28页 |
·试验设备 | 第28-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拉伸试验方案 | 第32-39页 |
·试验对象 | 第32页 |
·试验设备 | 第32-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试验结果 | 第35-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拉伸断裂试验仿真 | 第40-48页 |
·概述 | 第40页 |
·断裂仿真 | 第40-47页 |
·中间缺口处模型仿真 | 第40-42页 |
·部位 2 处仿真 | 第42-44页 |
·部位 3 处仿真 | 第44-45页 |
·部位 4 处仿真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静载荷疲劳仿真 | 第48-61页 |
·有限元法概述 | 第48页 |
·ANSYS 简介 | 第48-49页 |
·疲劳仿真 | 第49-60页 |
·建立模型 | 第49-55页 |
·疲劳分析 | 第55-57页 |
·数据分析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动载荷疲劳仿真 | 第61-76页 |
·瞬态分析 | 第61-62页 |
·瞬态分析理论 | 第61-62页 |
·瞬态分析一般方法和步骤 | 第62页 |
·动力学仿真 | 第62-75页 |
·模型建立 | 第62-66页 |
·后处理 | 第66-70页 |
·数据分析 | 第70-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总结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