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一、小额诉讼程序的基本理论 | 第7-14页 |
(一) 小额诉讼的含义及历史沿革 | 第7-9页 |
(二) 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征 | 第9-10页 |
1、适用范围单 | 第9页 |
2、程序简便 | 第9页 |
3、注重调解 | 第9-10页 |
4、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价值取向 | 第10页 |
(三) 小额诉讼程序的价值 | 第10-13页 |
1、宪政的视角 | 第10-11页 |
2、经济学的视角 | 第11页 |
3、社会学的视角 | 第11-12页 |
4、司法实务的视角 | 第12-13页 |
(四) 小额诉讼的理论难题及其化解 | 第13-14页 |
1、从国家诉讼制度的整体机能考察 | 第13-14页 |
2、从具体案件的诉讼过程考察 | 第14页 |
二、相关国家和地区小额诉讼程序的比较 | 第14-19页 |
(一) 审理小额诉讼案件的法院和法官 | 第14-15页 |
(二)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 | 第15-16页 |
(三) 小额诉讼中的便民利民措施 | 第16-17页 |
1、采用表格化诉状 | 第16页 |
2、放宽开庭时间 | 第16页 |
3、降低诉讼费收取标准 | 第16页 |
4、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 第16-17页 |
(四) 小额案件的审理和裁决制度 | 第17-18页 |
1、小额诉讼程序的证据规则 | 第17页 |
2、小额诉讼程序的判决方式 | 第17页 |
3、小额诉讼程序的调解制度 | 第17-18页 |
(五) 小额案件的诉讼代理 | 第18页 |
(六) 小额案件的救济制度 | 第18页 |
(七) 小额诉讼程序与其它程序的转换 | 第18-19页 |
三、我国民事审判程序之检讨和速裁制度之实践 | 第19-26页 |
(一)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负效应 | 第19-22页 |
1、审判程序过度专业化 | 第20页 |
2、忽视调解作用 | 第20-22页 |
3、增加诉讼成本 | 第22页 |
(二)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制度的困境和出路 | 第22-24页 |
(三) 我国法院对速裁制度和小额案件审理制度的实践和探索 | 第24-26页 |
四、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建构 | 第26-35页 |
(一) 对小额诉讼程序弊端的认识 | 第26-29页 |
1、小额诉讼程序会不会诱发滥讼 | 第27-28页 |
2、小额诉讼程序会不会加剧执行难 | 第28页 |
3、小额诉讼程序会不会导致对法官制约的弱化 | 第28-29页 |
4、小额诉讼程序会不会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和当事人之间地位不平等 | 第29页 |
(二) 对我国建构小额诉讼程序的设想 | 第29-35页 |
1、适用范围 | 第29-30页 |
2、管辖制度和审判机构 | 第30-31页 |
3、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 | 第31-32页 |
4、扩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 第32页 |
5、庭前诉讼请求的固定 | 第32-33页 |
6、强调本人诉讼 | 第33页 |
7、注重调解 | 第33页 |
8、程序的简略化和便民化 | 第33-34页 |
9、不服判决的救济方式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