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概述 | 第14-22页 |
一、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特征 | 第15-19页 |
(一) 被保险人的特殊性 | 第16-17页 |
(二) 强制性 | 第17页 |
(三) 公益性 | 第17-18页 |
(四) 第三人性 | 第18-19页 |
三、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功能 | 第19-20页 |
四、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利益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性质的界定 | 第22-31页 |
一、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非社会保险 | 第22-23页 |
二、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非机动车商业保险 | 第23-24页 |
三、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性质的界定 | 第24-25页 |
四、我国现阶段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性质的界定 | 第25-29页 |
(一) 对现阶段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性质的不同认识 | 第25-26页 |
(二) 现阶段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保险属于机动车强制保险 | 第26-29页 |
五、对我国相关立法的评判 | 第29-31页 |
第三部分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1-43页 |
一、强制责任保险的种类 | 第31-33页 |
(一) 相对强制责任保险 | 第31-32页 |
(二) 绝对强制责任保险 | 第32-33页 |
二、强制责任保险与强制无过失保险的比较 | 第33-37页 |
(一) 强制无过失保险 | 第33-34页 |
(二) 强制责任保险与强制无过失保险的比较 | 第34-37页 |
三、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立法模式选择的正当性 | 第37-38页 |
(一) 我国不应选择强制无过失保险 | 第37-38页 |
(二) 我国应选择强制责任保险 | 第38页 |
四、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立法模式的完善 | 第38-43页 |
(一) 应赋予受害人直接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39-40页 |
(二) 农用车应排除在强制投保机动车范围之外 | 第40-41页 |
(三) 财产赔偿范围应受到限制 | 第41页 |
(四) 保障对象应当扩大 | 第41-43页 |
第四部分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人为本”、“保护生命”精神的体现——抢救费用垫付制度 | 第43-54页 |
一、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抢救费用垫付制度概述 | 第43-44页 |
(一) 我国抢救费用垫付制度的概念 | 第43页 |
(二) 我国抢救费用垫付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二、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抢救费用垫付制度体系 | 第44-49页 |
(一) 抢救费用垫付义务主体 | 第44-45页 |
(二) 抢救费用垫付权利主体 | 第45-46页 |
(三) 抢救费用垫付适用的情形 | 第46页 |
(四) 抢救费用垫付制度保障对象 | 第46-47页 |
(五) 抢救费用垫付的范围 | 第47-48页 |
(六) 抢救费用垫付的程序 | 第48页 |
(七) 对抢救费用垫付义务主体的救济 | 第48-49页 |
三、保险公司先行支付抢救费用和保险公司垫付抢救费用的区别 | 第49-50页 |
四、相关制度比较研究 | 第50-51页 |
(一) 日本的暂保金制度 | 第50-51页 |
(二) 我国台湾地区的暂时性保险金制度 | 第51页 |
五、对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抢救费用垫付制度的评判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发表作品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