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云南红豆杉种群生物学研究

第1章 引言第1-28页
 1 植物种群生物学的发展第16-20页
   ·种群与种群生物学第16-18页
   ·植物种群生物学发展概况第18-19页
   ·植物种群生物学发展趋势第19-20页
 2 云南红豆杉研究现状第20-25页
   ·红豆杉属的研究概况第21-22页
   ·云南红豆杉的研究现状第22-25页
     ·资源分布与数量研究第22页
     ·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第22页
     ·栽培技术研究第22-24页
       ·插床、温棚和荫棚的设置第23页
       ·插穗的采集与插穗的处理第23页
       ·扦插及扦插后管理第23-24页
       ·苗木生长情况第24页
     ·不同构件紫杉醇含量的测定第24页
     ·遗传多样性第24-25页
 3 研究解决的问题及意义第25-28页
第2章 研究方案第28-30页
 1 研究的目标第28页
 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8页
 3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第28-29页
 4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3章 云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第30-42页
 1 研究方法第30-32页
   ·植物分布资料第30页
   ·气象资料第30-31页
   ·气候指标第31页
   ·气温直减率第31页
   ·热量指数分布的最适范围第31页
   ·数据处理第31-32页
 2 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云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第32-34页
     ·水平分布第32页
     ·垂直分布第32-34页
     ·分布生境第34页
   ·云南红豆杉分布与气候指标的关系第34-36页
   ·云南红豆杉分布界限的热量状况第36页
   ·水热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第36-37页
   ·气候区划分第37-40页
 3 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云南红豆杉的种群数量特征第42-64页
 1 研究区概况第42-43页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第42页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第42-43页
   ·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第43页
   ·西藏自治区波密县第43页
 2 研究方法第43-47页
   ·野外调查方法第43-44页
   ·龄级与大小级的划分方法第44-45页
   ·生命表编制第45页
   ·生存分析第45-46页
   ·种群动态的量化分析方法第46页
   ·种群动态的谱分析方法第46-4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7-62页
   ·种群密度第47-48页
   ·种群结构第48-50页
     ·年龄结构第48-49页
     ·大小级结构第49页
     ·高度级结构第49-50页
     ·年龄结构与大小结构的关系第50页
   ·种群生命表第50-52页
     ·特定时间种群生命表第50-51页
     ·种群存活曲线、死亡率及消失率曲线第51-52页
   ·生存函数分析第52-58页
     ·生存率函数与累计死亡率函数曲线第52-53页
     ·死亡密度函数与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第53-58页
   ·种群数量动态分析第58-60页
     ·种群动态的量化分析第58-59页
     ·种群数量动态的谱分析第59-60页
   ·环境、人为干扰与种群的结构、动态第60-62页
 4 小结第62-64页
第5章 云南红豆杉的遗传多样性第64-84页
 1 材料方法第64-68页
   ·取样第64页
   ·DNA的提取、纯化和定量第64-66页
   ·RAPD-PCR扩增第66-67页
   ·数据分析第67-6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8-80页
   ·遗传多样性大小第68-71页
   ·种群间的遗传变异第71-72页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第72-76页
   ·种群样本策略第76-78页
   ·个体样本策略第78-80页
 3 讨论第80-84页
   ·云南红豆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第80-81页
   ·遗传分化和种群结构第81页
   ·遗传多样性保护第81-84页
第6章 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变异第84-9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4-87页
   ·材料来源第84-85页
     ·紫杉醇含量变异研究材料第84页
     ·紫杉醇含量与环境、年龄关系研究材料第84-85页
   ·含量测定第85-87页
   ·数据分析第8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7-91页
   ·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的差异第87页
   ·紫杉醇含量在种群间与种群内的差异第87-90页
   ·紫杉醇含量与树龄的关系第90-91页
   ·紫杉醇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第91页
 3 小结第91-94页
第7章 结论与讨论第94-100页
 1 主要结论第94-97页
   ·云南红豆杉的自然地理分布与气候第94-95页
   ·云南红豆杉的种群数量特征第95页
   ·云南红豆杉的遗传多样性第95-96页
   ·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变异第96-97页
 2 保护对策与建议第97-98页
   ·科学地确定保护对象第97页
   ·保护与培育结合第97页
   ·适度人为干扰第97页
   ·探索新的利用方式第97-98页
 3 研究展望第98-100页
   ·云南红豆杉生殖生态学研究第98页
   ·云南红豆杉集合种群特性的研究第98页
   ·云南红豆杉枝叶构件种群生态学研究第98-99页
   ·云南红豆杉紫杉醇次生代谢生态学研究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附录第116页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16页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研究
下一篇:两个水稻花器官突变体的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