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理论探究—从法文化比较入手 | 第8-13页 |
第一节 诉讼理念之考察—公正之前提保障 | 第8-10页 |
一、公正理念之考察 | 第8-9页 |
二、国外刑事速决程序设置中之公正追求 | 第9-10页 |
第二节 诉讼理念之再考察—效率与公正之博弈 | 第10-13页 |
一、效率价值理念之探求 | 第10-11页 |
二、国外刑事速决程序设置中之效率追求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外国相关立法与实践—制度考察 | 第13-20页 |
第一节 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德国刑事诉讼中的协商程序 | 第14-15页 |
一、以支付金钱为条件撤销案件的协商 | 第14页 |
二、刑事处罚令 | 第14-15页 |
三、以认罪为对象的协商 | 第15页 |
第三节 意大利的简易、速决程序 | 第15-17页 |
一、依当事人请求适用刑罚的程序 | 第16页 |
二、简易审判程序 | 第16-17页 |
三、快速审判程序及立即审判程序 | 第17页 |
四、处罚令程序 | 第17页 |
第四节 俄罗斯式的辩诉交易程序 | 第17-18页 |
第五节 日本的刑事速决程序 | 第18页 |
第六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简易刑事程序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中国简化审程序实践运行情况 | 第20-34页 |
第一节 立法背景及价值追求之定位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运行情况之实证考察 | 第21-34页 |
一、全国法院受理刑事案件程序分流概况 | 第21页 |
二、我国“简化审”程序的适用概况 | 第21-25页 |
(一) 适用“简化审”程序的案件数量和比例 | 第21-24页 |
(二) 适用“简化审”程序的案件类型 | 第24-25页 |
三、“简化审”程序的具体运行情况 | 第25-34页 |
(一) “简化审”程序的启动 | 第25-27页 |
(二) 庭前准备活动 | 第27-29页 |
(三) 庭审阶段 | 第29-34页 |
第四章 “简化审”程序运行效果之初步分析 | 第34-38页 |
第一节 对公正的考察 | 第34-37页 |
一、权利保障 | 第34-35页 |
(一) 庭前证据开示 | 第34页 |
(二) 律师帮助 | 第34-35页 |
(三) 权利告知 | 第35页 |
二、判决结果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对效率的考察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改革完善我国简化审程序的几点建议 | 第38-43页 |
一、再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明确简化审的独立程序地位 | 第38-39页 |
二、规范程序启动模式,赋予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简化审”程序启动的申请权 | 第39-40页 |
三、被告人认罪自愿性之保障—建立配套措施,如证据开示制度和证据复核制度 | 第40页 |
四、规范程序转化制度,由检察官决定是否申请延期审理 | 第40-41页 |
五、扩大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范围,赋予检察官量刑建议权并给予被告人量刑折扣 | 第41页 |
六、从体制上改革相关制度,扩大指定辩护制度及法律援助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