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税法论文

外国税收抵免法律制度研究

引言第1-11页
一、国际双重征税及其解决的途径与方法第11-16页
 (一) 国际双重征税的概念第11-12页
 (二) 国际双重征税的产生第12-13页
 (三) 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的必要性第13页
 (四) 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的途径与方法第13-16页
  1、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的途径第13-14页
  2、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第14-15页
  3、抵免法与其他消除国际双重征税方法的比较第15-16页
二、外国税收抵免的分类与比较第16-25页
 (一) 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第17-19页
  1、直接抵免第17-18页
  2、间接抵免第18页
  3、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的比较分析第18-19页
 (二) 全额抵免和限额抵免第19-22页
  1、全额抵免第19-20页
  2、限额抵免第20-21页
  3、全额抵免和限额抵免的比较分析第21-22页
 (三) 外国税收抵免的特例--税收饶抵免第22-25页
  1、税收饶让抵免的概念第22-23页
  2、税收饶让的合理性分析第23-25页
三、外国税收抵免的条件第25-37页
 (一) 外国税收抵免的条件和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第26-29页
  1、纳税人的条件、程序性条件和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第26-27页
  2、外国税的条件和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第27-29页
 (二) 纳税人的条件和程序性条件第29-30页
  1、纳税人的条件第29-30页
  2、程序性条件第30页
 (三) 外国税的条件第30-34页
  1、所得税或所得税的替代税第30-33页
  2、必须是实际缴纳或应纳的外国税第33-34页
 (四) 间接抵免的特殊条件第34-35页
  1、间接抵免的条件与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第34页
  2、间接抵免的特殊条件第34-35页
 (五) 发达国家对外国税收抵免条件的规定第35-37页
  1、美国第35-36页
  2、日本第36页
  3、德国第36-37页
四、外国税收抵免的限额第37-48页
 (一) 几种限额制度及其比较第37-42页
  1、综合限额制度第37-38页
  2、分国限额制度第38页
  3、分项限额制度第38-39页
  4、美国的分篮限额制度第39-40页
  5、几种限额制度的比较第40-42页
 (二) 限额抵免下的一些具体规则第42-46页
  1、所得来源地确定规则第42-43页
  2、费用分摊和亏损处理规则第43-45页
  3、美国的受控外国公司透视规则第45-46页
 (三) 间接抵免下的特殊问题第46-48页
  1、间接抵免下抵免限额的计算第46-47页
  2、对所得来源国征收的公司所得税和预提所得税如何计算抵免限额问题的探讨第47-48页
五、我国的外国税收抵免法律制度第48-58页
 (一) 我国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的途径与方法第48-50页
  1、我国的税收管辖权和国际双重征税的产生第48-49页
  2、我国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的途径第49-50页
  3、外国税收抵免:消除国际双重征税和维护我国税收管辖权的矛盾和统一第50页
 (二) 关于我国税收抵免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第50-54页
  1、关于在我国建立间接抵免制度的法律思考第50-52页
  2、关于在我国适用全额抵免还是限额抵免的探讨第52-53页
  3、我国对税收饶让的政策分析及应遵循的原则第53-54页
 (三) 我国税收抵免制度的不足及完善第54-58页
  1、我国关于外国税收抵免条件的规定及其完善第54-56页
  2、我国关于外国税收抵免限额的规定及其完善第56-58页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