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1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现状与问题解析 | 第11-24页 |
·我国现行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 第11-17页 |
·特别处理阶段 | 第12-14页 |
·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 | 第12-13页 |
·其他特别处理 | 第13-14页 |
·暂停上市阶段 | 第14-15页 |
·终止上市阶段 | 第15-17页 |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解析 | 第17-24页 |
·证券市场缺乏法治观念 | 第18-20页 |
·法律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利益关联 | 第20-22页 |
·利益关联影响制度设计 | 第20-21页 |
·利益关联使中国证监会角色模糊 | 第21页 |
·利益关联使地方政府力挺上市公司上而不退 | 第21-22页 |
·壳资源希缺使上市公司不愿退市 | 第22-24页 |
·壳资源形成的原因 | 第23页 |
·上市公司拥壳自重 | 第23-24页 |
2 境外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24-36页 |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 | 第25-26页 |
·退市标准 | 第25-26页 |
·退市程序 | 第26页 |
·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 第26-30页 |
·纳斯达克市场的退市标准 | 第27-29页 |
·非数量标准 | 第27-28页 |
·数量标准 | 第28-29页 |
·斯达克退市程序 | 第29-30页 |
·香港联合政权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 第30-31页 |
·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标准 | 第30页 |
·香港联交所的退市程序 | 第30-31页 |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退市制度 | 第31-33页 |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退市标准 | 第31-32页 |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退市程序 | 第32-33页 |
·借鉴和启示 | 第33-36页 |
·证券交易所是退市制度的执行主体,有很大的自主权 | 第33-34页 |
·退市标准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 第34页 |
·退市程序时间安排详尽,施行弹性小 | 第34-35页 |
·法律一般不对退市制度作出规定,而由交易所自主制定 | 第35-36页 |
3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构想 | 第36-48页 |
·树立证券市场法治理念 | 第36-37页 |
·发展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 | 第37页 |
·确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原则 | 第37-42页 |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 第38页 |
·依法监督管理原则 | 第38-39页 |
·投资者利益保护原则 | 第39-40页 |
·确定一个全国性的主板市场 | 第40页 |
·建立二板市场,完善创业板市场 | 第40-41页 |
·设立场外交易市场 | 第41-42页 |
·完善证券发行制度 | 第42-44页 |
·证券发行注册制 | 第42-43页 |
·证券发行核准制 | 第43页 |
·证券发行注册制的优越性 | 第43-44页 |
·强化中国证监会的执法力度 | 第44-46页 |
·完善投资者的法律保护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