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36页 |
·IPV6 环境下异常检测的重要意义 | 第10-13页 |
·免疫异常检测背景 | 第13-2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9-33页 |
·研究目标 | 第33-34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4-36页 |
2 IPV6 漏洞发掘与利用 | 第36-55页 |
·IPV6 的新特性 | 第36-40页 |
·IPV6 邻居发现协议(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 | 第40-43页 |
·IPV6 的安全隐患研究 | 第43-48页 |
·漏洞利用 | 第48-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3 半轮询驱动零拷贝数据包捕获机制 | 第55-74页 |
·引言 | 第55页 |
·传统的数据包捕获方式 | 第55-60页 |
·半轮询驱动零拷贝数据包捕获机制 | 第60-65页 |
·PCMSZ 的性能优化技术 | 第65-71页 |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4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模糊检测方法 | 第74-110页 |
·引言 | 第74-75页 |
·基于背离等级的检测算法(DLDA) | 第75-79页 |
·基于实数编码的染色体表示法 | 第79-80页 |
·改进遗传算法的规则生成方法 | 第80-85页 |
·基于概率联赛小生态的DLDA 实验 | 第85-94页 |
·使用精确性排挤的DLDA 实验 | 第94-95页 |
·基于模糊规则的异常检测系统 | 第95-102页 |
·FRADA 实验 | 第102-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5 IPV6 环境下免疫异常检测算法 | 第110-131页 |
·引言 | 第110-111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自我集确定方法 | 第111-121页 |
·IPV6 协议解析器 | 第121-122页 |
·异常检测算法 | 第122-125页 |
·IPV6 环境下异常检测原型系统 | 第125-127页 |
·IPV6 环境下的异常检测实验 | 第127-130页 |
·小结 | 第130-13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3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31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5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45-146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研究的科研项目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