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导言 | 第14-3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第16-17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二) 研究问题 | 第16-17页 |
三、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 第17-27页 |
(一)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7-3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8-32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32-34页 |
第一部分 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研究 | 第34-72页 |
第一章 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相关概念研究 | 第34-50页 |
一、关于教育政策的概念 | 第34-40页 |
(一) 对政策概念的理解 | 第34-36页 |
(二) 对教育政策概念的理解 | 第36-40页 |
二、关于教育政策执行的概念 | 第40-50页 |
(一) 对政策执行概念的理解 | 第40-43页 |
(二) 对教育政策执行概念的理解 | 第43-50页 |
第二章 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 | 第50-72页 |
一、教育政策分析理论 | 第50-53页 |
(一) 教育政策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50-52页 |
(二) 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是教育政策过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 第52-53页 |
二、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 | 第53-58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53-55页 |
(二) 利益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重要作用 | 第55-58页 |
三、人性理论 | 第58-64页 |
(一) 几种人性的基本理论 | 第59-61页 |
(二) 人的问题是教育政策执行的核心问题 | 第61-64页 |
四、组织理论 | 第64-72页 |
(一) 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65-70页 |
(二) 组织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重要作用 | 第70-72页 |
第二部分 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界定及几种主要政策执行模式的评析 | 第72-108页 |
第三章 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界定 | 第72-94页 |
一、什么是教育政策执行模式 | 第72-82页 |
(一) 什么是模式 | 第72-74页 |
(二) 什么是教育政策执行模式 | 第74-82页 |
二、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构成因素分析 | 第82-94页 |
(一) 教育政策执行模式中“人”的因素分析 | 第82-87页 |
(二) 教育政策执行模式中“机构”的因素分析 | 第87-91页 |
(三) 教育政策执行模式中“制度”因素的分析 | 第91-94页 |
第四章 几种主要政策执行模式的评析 | 第94-108页 |
一、几种主要政策执行模式的简介 | 第94-104页 |
(一) 过程模式 | 第94-95页 |
(二) 互适模式 | 第95-96页 |
(三) 循环模式 | 第96-97页 |
(四) 博弈模式 | 第97-98页 |
(五) 系统模式 | 第98-99页 |
(六) 综合模式 | 第99-101页 |
(七) 组织模式 | 第101-104页 |
二、几种主要政策执行模式的评析 | 第104-108页 |
(一) 几种主要政策执行模式的启示 | 第104-106页 |
(二) 几种土要政策执行模式研究的不足 | 第106-108页 |
第三部分 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反思与建构 | 第108-158页 |
第五章 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反思 | 第108-137页 |
一、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演变 | 第108-112页 |
(一) 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模式 | 第108-110页 |
(二)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模式 | 第110-112页 |
二、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现状分析 | 第112-137页 |
(一) 官僚组织模式—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的主导性模式 | 第112-113页 |
(二) 官僚组织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危害及其产生原因 | 第113-137页 |
第六章 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重构 | 第137-158页 |
一、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模式重构的社会背景 | 第137-140页 |
(一) 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客观要求 | 第137-139页 |
(二) 行政民主化改革的发展趋势 | 第139-140页 |
二、参与式互动链模式—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选择 | 第140-142页 |
(一) 什么是参与式互动链模式 | 第140-141页 |
(二) 当前我国实行参与式互动链模式的原因分析 | 第141-142页 |
三、参与式互动链模式的建构策略 | 第142-158页 |
(一) 关于“人”的因素的建构策略 | 第142-145页 |
(二) 关于“机构”的因素的建构策略 | 第145-148页 |
(三) 关于“制度”的因素的建构策略 | 第148-158页 |
附录一 访谈提纲(教育行政人员) | 第158-159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中小学校长、教师) | 第159-160页 |
附录三 参考文献 | 第160-178页 |
后记 | 第178-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