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百日草育种研究进展 | 第8-9页 |
·我国花卉育种研究现状 | 第8页 |
·百日草育种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多倍体的特点 | 第9-10页 |
·多倍体诱导的方法 | 第10页 |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影响因素 | 第10-12页 |
·处理方法 | 第10-11页 |
·处理浓度与时间 | 第11页 |
·处理温度 | 第11-12页 |
·添加其它化学药剂 | 第12页 |
·多倍体的鉴定 | 第12页 |
·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植物雄性不育的来源和类型 | 第12-13页 |
·雄性不育细胞学和生理生化机理研究 | 第13-14页 |
·雄性不育在杂交制种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2 秋水仙素诱导百日草多倍体 | 第16-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材料 | 第16页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试验药剂 | 第16页 |
·试验基地 | 第16页 |
·诱导方法 | 第16-19页 |
·种子处理穴盘移栽 | 第16-17页 |
·茎尖处理 | 第17-18页 |
·观测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种子发芽出土及幼苗观察 | 第18页 |
·倍性鉴定 | 第18-19页 |
·四倍体自交及与二倍体杂交后代生长状况比较 | 第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8页 |
·种子处理穴盘移栽结果分析 | 第19-21页 |
·茎尖处理结果分析 | 第21-28页 |
·致死和变异的结果分析 | 第21-23页 |
·细胞学鉴定 | 第23-24页 |
·变异植株与正常植株的形态学比较分析 | 第24-28页 |
·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 第28页 |
·四倍体自交及与二倍体杂交后代生长状况比较 | 第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百日草多倍体诱导 | 第28-29页 |
·多倍体鉴定 | 第29-30页 |
3 百日草雄性不育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 | 第30-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材料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自交、回交、兄妹交和杂交选育雄性不育株 | 第30页 |
·百日草不育和可育压片观察 | 第30页 |
·百日草不育和可育石蜡切片细胞学结构观察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自交、回交、兄妹交和杂交选育雄性不育株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自交、回交、兄妹交和杂交雄性不育分离比例 | 第31-32页 |
·自交、回交、兄妹交和杂交雄性不育株的形态观察结果 | 第32-33页 |
·百日草不育和可育压片观察结果 | 第33-34页 |
·百日草不育和可育细胞学结构观察结果 | 第34-35页 |
·百日草雄性可育株花药发育过程细胞学观察 | 第34-35页 |
·百日草雄性不育株花药发育过程细胞学观察 | 第35页 |
·讨论 | 第35-38页 |
·百日草雄性不育的基因型 | 第35-36页 |
·百日草雄性不育解剖学结构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附录 | 第44-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