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标公司反收购行为的法律规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反收购的产生及其存在的利弊分析 | 第12-22页 |
·反收购的产生 | 第12-18页 |
·上市公司收购 | 第12-14页 |
·公司治理环境理论 | 第14-15页 |
·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 | 第15-16页 |
·内部人控制下的内部监督失控 | 第16-17页 |
·敌意收购是更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 | 第17页 |
·敌意收购引起反收购 | 第17-18页 |
·反收购存在的合理性 | 第18-19页 |
·对反收购进行规制的理由 | 第19-22页 |
第3章 反收购措施评析 | 第22-28页 |
·常见的反收购措施 | 第22-26页 |
·反收购的法律手段 | 第22页 |
·反收购的经济手段 | 第22-26页 |
·我国法律允许的反收购措施 | 第26-28页 |
第4章 对国外反收购理论的考察及评析 | 第28-35页 |
·英国反收购立法体例 | 第28-29页 |
·英国“股东大会决定”模式 | 第28页 |
·评析 | 第28-29页 |
·美国反收购立法体例 | 第29-32页 |
·美国“公司管理层决定”模式 | 第29页 |
·董事的注意义务与经营判断原则 | 第29-31页 |
·董事的社会责任 | 第31页 |
·评析 | 第31-32页 |
·德日反收购立法体例 | 第32-35页 |
·德日“共同决定”模式 | 第32-33页 |
·评析 | 第33-35页 |
第5章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实证分析 | 第35-40页 |
·*ST 美雅“非常速配”万和兵败反收购案 | 第35-37页 |
·案情介绍 | 第35-36页 |
·案例分析 | 第36-37页 |
·由案例所生发的问题 | 第37页 |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问题的原因解析 | 第37-40页 |
第6章 立法建议 | 第40-45页 |
·反收购决策权的归属 | 第40-41页 |
·反收购中管理层的义务 | 第41-42页 |
·为股东决策提供支援 | 第41-42页 |
·为全体股东争取最有力的被收购条件 | 第42页 |
·自利行为的禁止 | 第42页 |
·构建反收购信息披露制度 | 第42-43页 |
·加强反收购中中小股东利益维护 | 第43-44页 |
·反收购中中小股东可能受到的侵害 | 第43页 |
·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 第43-44页 |
·完善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