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 第9页 |
2 竹子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9-17页 |
·微体快速繁殖 | 第10-12页 |
·种子培养和种胚培养 | 第10-11页 |
·“以芽繁芽” | 第11-12页 |
·愈伤组织诱导途径 | 第12-14页 |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 第12-13页 |
·器官发生途径 | 第13-14页 |
·悬浮培养与原生质体培养 | 第14页 |
·试管开花 | 第14-15页 |
·竹子组织培养的应用前景 | 第15-16页 |
·快速繁殖 | 第15页 |
·种质资源的保存 | 第15页 |
·有性杂交与体细胞杂交育种 | 第15-16页 |
·品种选育和突变体筛选 | 第16页 |
·竹子组织培养面临的挑战 | 第16-17页 |
3 版纳甜龙竹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版纳甜龙竹成熟胚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与转基因的初步研究 | 第19-32页 |
1 版纳甜龙竹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19-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外植体消毒 | 第19页 |
·2,4-D 浓度对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9页 |
·基本培养基对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9页 |
·有机添加物对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9-20页 |
·不同浓度KT 对种胚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 第20页 |
·植物激素对种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20页 |
·MS 培养基强度与激素组合对种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20页 |
·IBA 对试管苗生根诱导的影响 | 第20页 |
·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植 | 第20-21页 |
·培养条件 | 第21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1页 |
·版纳甜龙竹愈伤组织分化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 第21-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9页 |
·2.4-D 浓度对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2-23页 |
·基本培养基对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3-24页 |
·有机添加物对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不同浓度KT 对种胚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 第25-26页 |
·植物激素对种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26-27页 |
·MS 培养基强度与激素组合对种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27页 |
·IBA 对试管苗生根诱导的影响 | 第27-28页 |
·组织苗的驯化与移植 | 第28页 |
·版纳甜龙竹愈伤组织分化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 第28-29页 |
2 版纳甜龙竹转基因的初步研究 | 第29-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转基因受体材料 | 第29页 |
·农杆菌菌株与质粒 | 第29页 |
·转化受体潮霉素选择压的筛选 | 第29页 |
·培养基 | 第29-30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版纳甜龙竹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 | 第30-31页 |
·转基因愈伤组织及再生苗的GUS 基因瞬时表达检测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转化受体潮霉素选择压的筛选 | 第31页 |
·农杆菌介导版纳甜龙竹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 | 第31页 |
·转基因愈伤组织及再生苗的GUS 基因瞬时表达检测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2-39页 |
1 结论 | 第32页 |
·版纳甜龙竹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2页 |
·版纳甜龙竹转基因的初步研究 | 第32页 |
2 讨论 | 第32-39页 |
·植物激素及有机添加物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 第32-34页 |
·干燥处理及渗透压处理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34页 |
·器官发生途径与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的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版纳甜龙竹的试管开花 | 第36-37页 |
·版纳甜龙竹转基因的影响因素与进一步设想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7页 |
附图 | 第47-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