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困境与走向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的框架和方法 | 第10页 |
| ·研究的框架 | 第10页 |
| ·具体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12页 |
| ·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人工智能诞生的动力 | 第10-11页 |
| ·以新的视角揭示人工智能研究纲领当前的困境 | 第11页 |
| ·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新联结主义产生的哲学思想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人工智能的诞生 | 第12-22页 |
| ·人工智能诞生的动力 | 第12-18页 |
| ·人工智能诞生的思想动力 | 第12-14页 |
| ·人工智能诞生的社会动力 | 第14-16页 |
| ·人工智能诞生的技术动力 | 第16-17页 |
| ·小结 | 第17-18页 |
| ·对人工智能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 ·人工智能研究目标的提出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困境 | 第22-35页 |
| ·符号主义研究纲领 | 第22-26页 |
| ·机器翻译的不完善 | 第22-24页 |
| ·与“组合爆炸”搏斗的艰难 | 第24-25页 |
| ·关于“常识知识”问题 | 第25-26页 |
| ·小结:符号主义研究纲领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 ·联结主义研究纲领 | 第26-31页 |
| ·单层神经网络时代 | 第27-28页 |
| ·多层神经网络时代 | 第28-30页 |
| ·小结:联结主义研究纲领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 ·行为主义研究纲领 | 第31-34页 |
| ·行为主义研究纲领的起源 | 第31-32页 |
| ·行为主义研究纲领的实践内容 | 第32页 |
| ·对行为主义研究纲领的质疑 | 第32-34页 |
| ·本章结论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人工智能未来走向——新联结主义研究纲领 | 第35-43页 |
| ·新联结主义研究纲领产生的哲学思想 | 第35-40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还原论的无奈 | 第36-38页 |
| ·整体论面临的困境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对新联结主义研究纲领模型基础的探讨 | 第40-41页 |
| ·对新联结主义研究纲领技术支持的探讨 | 第41-43页 |
| 结论 | 第43-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