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3页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4-13页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实验基础 | 第4-6页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极阴极组成以及反应机理 | 第6-9页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极阴极组成 | 第6页 |
·直接燃料电池阴极反应机理 | 第6-7页 |
·合金催化剂性能提高机理 | 第7-9页 |
·原子簇模型研究金属表面化学吸附的意义 | 第9页 |
·本论文的工作 | 第9-1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关于催化剂的基础知识 | 第13-18页 |
·催化剂的分类及金属能带理论 | 第13-14页 |
·基本催化过程 | 第14-18页 |
第三章 Pt_mPd_n(m+n<=5)原子簇结构的理论研究 | 第18-28页 |
·计算方法 | 第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5页 |
·优化后的几何构型 | 第19-23页 |
·最稳定构型原子簇各原子电子排布及Mulliken电荷分布情况 | 第23-25页 |
·结论 | 第25-28页 |
第四章 Pt_mPd_n原子簇对O_2的吸附构型的优化 | 第28-44页 |
·计算方法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优化后的几何构型 | 第29-33页 |
·结论 | 第33-44页 |
第五章 Pt_mPd_nO(m+n<=5)原子簇结构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 第44-54页 |
·计算方法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优化后的几何构型 | 第44-45页 |
·O_2在原子簇和合金原子簇上分解的比较 | 第45-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总结 | 第54-56页 |
英文摘要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