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章节目录 | 第6-7页 |
插图目录 | 第7-8页 |
插表目录 | 第8页 |
附表目录 | 第8-9页 |
图版目录 | 第9-10页 |
1.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工作程度 | 第10-12页 |
·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 | 第12-13页 |
·野外调研情况及论文工作量 | 第13-14页 |
2.区域地质和矿产分布概况 | 第14-22页 |
·地层 | 第14-17页 |
·北天山构造带地层. | 第14-17页 |
·博罗霍洛地层小区地层 | 第17页 |
·岩浆岩 | 第17-19页 |
·北天山构造岩浆带 | 第18页 |
·中天山构造岩浆带 | 第18-19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9-20页 |
·冰达坂-夏热嘎断裂 | 第19页 |
·红五月桥断裂 | 第19-20页 |
·一般性断裂 | 第20页 |
·区域成矿带分布 | 第20-22页 |
·南带(冰达坂韧性剪切带-构造蚀变岩型Au、Cu成矿带) | 第20-21页 |
·中带(察汗诺尔-阿拉沟构造蚀变岩型Au、Cu、Fe成矿带) | 第21页 |
·北带(萨尔托斯-豹子沟黑色岩系Au、Cu成矿带) | 第21-22页 |
3.控矿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 | 第22-28页 |
·冰达坂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 第22-23页 |
·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 第22页 |
·韧性剪切带构造演化 | 第22-23页 |
·典型金矿床特征 | 第23-27页 |
·萨日达拉金矿床 | 第23-25页 |
·望峰金矿床 | 第25-26页 |
·典型金矿床对比 | 第26-27页 |
·韧性剪切带与金矿成矿关系 | 第27-28页 |
4.地球化学场特征及找矿信息提取 | 第28-40页 |
·地球化学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 | 第28-29页 |
·样品采集情况 | 第28页 |
·样品测试及分析 | 第28-29页 |
·萨日达拉矿区指示元素概率分布及其地球化学背景 | 第29-32页 |
·阿拉沟地区地球化学场特征与找矿信息提取 | 第32-40页 |
·阿拉沟地区地层单元地球化学场特征与找矿信息提取 | 第33-36页 |
·阿拉沟地区岩浆岩体地球化学场特征及找矿信息提取 | 第36-38页 |
·阿拉沟地区及周边Au元素的分配 | 第38-40页 |
5.ETM~+遥感图像处理与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 第40-48页 |
·ETM~+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的理论依据与图像预处理 | 第40-43页 |
·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的理论依据 | 第40-42页 |
·ETM~+遥感图像预处理 | 第42-43页 |
·ETM~+图像线性及环形影像信息提取与分析 | 第43-44页 |
·ETM~+图像线性及环形影像信息提取 | 第43页 |
·ETM~+线性及环形影像信息提取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ETM~+遥感蚀变岩信息提取与分析 | 第44-48页 |
·基于主成分分析提取羟基蚀变岩信息 | 第45-47页 |
·基于比值分析提取铁染蚀变岩信息 | 第47页 |
·阀值分割与矿化蚀变岩信息截取 | 第47-48页 |
6.多源找矿信息叠合与靶区圈定 | 第48-56页 |
·多源找矿信息叠合与找矿信息标志 | 第48-53页 |
·地质-地球化学找矿信息复合与找矿信息标志 | 第48-50页 |
·遥感线环构造-地球化学信息叠合与找矿信息标志 | 第50页 |
·ETM~+遥感蚀变岩-地球化学信息叠合与找矿信息标志 | 第50-51页 |
·ETM~+蚀变岩-线环构造-地球化学信息综合及找矿信息标志 | 第51-53页 |
·主要找矿靶区及其找矿勘探意义 | 第53-56页 |
·阿拉沟乡北Au多金属找矿靶区(Ⅰ) | 第53页 |
·星源站南Au-Cu找矿靶区(Ⅱ) | 第53-54页 |
·拜其开Au重点找矿靶区(Ⅲ) | 第54页 |
·通古图Cu-Au重点找矿靶区(Ⅳ) | 第54-56页 |
主要认识、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表 | 第63-66页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66-78页 |
在研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科研实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