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绪论 | 第13-23页 |
一、研究西周赏赐制度的学术意义 | 第13-14页 |
二、西周赏赐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三、研究西周赏赐制度涉及的基本史料及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第一章 西周以前的赏赐活动 | 第23-26页 |
第一节 传说时期的赏赐活动 | 第23页 |
第二节 夏代社会的赏赐活动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殷商社会的赏赐活动 | 第24-25页 |
一、赏赐活动的数量较少 | 第24页 |
二、凡赏赐必占卜 | 第24页 |
三、赏赐活动的规模小及赐物种类单一 | 第24页 |
四、赏赐活动的原因不明 | 第24-25页 |
五、赏赐活动没有明显的仪式典礼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封建赏赐研究 | 第26-80页 |
第一节 "封建"申义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周初对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的封建赏赐 | 第28-66页 |
一、周武王时期的封建赏赐 | 第29-31页 |
二、周成王时期的封建赏赐 | 第31-59页 |
三、周康王时期的封建赏赐 | 第59-66页 |
第三节 对先圣之后及殷商贵族的封建赏赐 | 第66-70页 |
一、对先圣之后的封建赏赐 | 第66-68页 |
二、对殷商贵族的封建赏赐 | 第68-70页 |
第四节 周初封建赏赐的特点及其意义 | 第70-78页 |
一、周初封建赏赐的特点 | 第70-74页 |
二、西周封建赏赐的意义 | 第74-78页 |
小结 | 第78-80页 |
第三章 西周时期的册命赏赐研究 | 第80-126页 |
第一节 册命赏赐的几种类型及册命礼 | 第80-98页 |
一、册命赏赐的几种类型 | 第80-89页 |
二、西周的册命礼 | 第89-98页 |
第二节 册命赏赐的物品 | 第98-119页 |
一、戎器 | 第98-102页 |
二、命服 | 第102-113页 |
三、马车及车具、车饰、马饰 | 第113-119页 |
第三节 册命赏赐的总体特征及其政治意义 | 第119-125页 |
一、册命赏赐活动的总体特征 | 第119-122页 |
二、册命赏赐活动的政治意义 | 第122-125页 |
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四章 西周时期的祭祀赏赐研究 | 第126-166页 |
第一节 祭祀赐胙以及赐胙礼源流考辨 | 第126-138页 |
一、宗庙祭祀及食馂礼、赐膰礼 | 第126-134页 |
二、社稷祭祀及赐脤 | 第134-136页 |
三、赐胙礼的文化渊源及其社会意义 | 第136-138页 |
第二节 西周的尝、烝之祭及其赏赐 | 第138-149页 |
一、尝、烝之祭礼及其历史渊源 | 第138-141页 |
二、尝、烝之祭礼的主要内容 | 第141-145页 |
三、尝、烝之祭礼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变 | 第145-146页 |
四、尝、烝祭赏赐及其历史意义 | 第146-149页 |
第三节 其他祭祀之礼及其赏赐活动 | 第149-165页 |
一、传世文献及金文所见之其他祭祀礼及其赏赐 | 第149-161页 |
二、祭祀赏赐的总体特征 | 第161-165页 |
小结 | 第165-166页 |
第五章 西周时期的军功赏赐研究 | 第166-198页 |
第一节 西周社会军功赏赐活动的概况 | 第166-176页 |
一、西周的对外战争及其军功赏赐 | 第166-173页 |
二、西周王室军功赏赐活动的特征 | 第173-175页 |
三、西周王室军功赏赐活动的意义 | 第175-176页 |
第二节 论西周中晚期王室对于"师"的赏赐活动 | 第176-186页 |
一、关于西周时期"师"官的身份问题 | 第176-179页 |
二、西周中晚期周王室对"师"官的赏赐及其特征 | 第179-181页 |
三、周王室对"师"官频繁赏赐的原因 | 第181-183页 |
四、对"师"官频繁赏赐造成的社会影响 | 第183-186页 |
第三节 周代献捷礼及其献捷赏赐 | 第186-196页 |
一、周代献捷礼的文化渊源 | 第186-188页 |
二、献捷礼的主要内容 | 第188-194页 |
三、献捷礼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变 | 第194-196页 |
小结 | 第196-198页 |
第六章 西周时期的朝聘赏赐研究 | 第198-240页 |
第一节 朝觐赏赐 | 第198-208页 |
一、朝觐释义 | 第198-199页 |
二、传世文献所见朝觐赏赐的内容 | 第199-205页 |
三、金文所见之朝觐礼及西周时期的朝觐赏赐 | 第205-206页 |
四、朝觐赏赐的特征及其意义 | 第206-208页 |
第二节 西周的聘问赏赐 | 第208-239页 |
一、聘问释义 | 第208-211页 |
二、聘问赏赐的主要内容 | 第211-221页 |
三、聘问赏赐的主要特征 | 第221-224页 |
四、聘礼探源及库拉贸易 | 第224-229页 |
五、聘礼的礼物交换及与库拉贸易之比较研究 | 第229-236页 |
六、聘问赏赐的社会意义 | 第236-239页 |
小结 | 第239-240页 |
第七章 西周赏赐制度的衰微 | 第240-275页 |
第一节 周王室赏赐制度的衰微及变化 | 第240-247页 |
一、西周晚期周王室赏赐制度的衰微 | 第240-241页 |
二、春秋以来赏赐制度的变化 | 第241-247页 |
第二节 试论春秋初期周王室对几个诸侯大国的赏赐政策 | 第247-254页 |
一、春秋初期周王室对虢、郑、齐、晋赏赐的概况 | 第248-250页 |
二、春秋初期周王室对祖诸侯大国赏赐政策的特征 | 第250-253页 |
三、春秋初期周王室对几个诸侯大国赏赐的社会影响 | 第253-254页 |
第三节 试论春秋时期晋国的土地赏赐活动 | 第254-265页 |
一、春秋时期晋国的土地赏赐活动的概况及其特征 | 第255-259页 |
二、晋国土地赏赐活动之土地来源 | 第259-261页 |
三、晋国土地赏赐活动的社会影响 | 第261-265页 |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赏赐活动 | 第265-274页 |
一、战国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各国赏赐活动的特点 | 第265-267页 |
二、战国时期军功赏赐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 第267-273页 |
三、战国时期各国军功赏赐制度的历史作用 | 第273-274页 |
小结 | 第274-275页 |
结束语 | 第275-279页 |
参考文献 | 第279-286页 |
致谢 | 第286-28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