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生物科学与农林科学仪器论文

分子马达运动机制的动力学研究

第一章 前言第1-27页
 1.1 分子马达的种类第13-15页
 1.2 驱动蛋白的生物化学研究进展第15-19页
  1.2.1 驱动蛋白简介第15页
  1.2.2 驱动蛋白的结构第15-17页
  1.2.3 驱动蛋白的运动特点第17-18页
  1.2.4 驱动蛋白的运动机制第18-19页
 1.3 ATP合酶的生物化学研究进展第19-22页
  1.3.1 ATP合酶的结构第20-21页
  1.3.2 ATP合酶的催化机制第21-22页
 1.4 分子马达的生物物理研究进展第22-25页
  1.4.1 布朗马达模型与非平衡输送理论第22-24页
  1.4.2 化学力学模型第24-25页
  1.4.3 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第25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驱动蛋白定向运动的理论分析第27-37页
 2.1 非平衡涨落驱动定向运动第27-30页
  2.1.1 热运动模型第27-28页
  2.1.2 电势场模型第28-30页
  2.1.3 能量场模型第30页
 2.2 驱动蛋白产生定向运动的条件第30-34页
  2.2.1 非对称势场第31页
  2.2.2 绑定态理论第31-33页
  2.2.3 蛋白质构象转变理论第33-34页
 2.3 驱动蛋白定向运动的生物结构学模型第34-37页
  2.3.1 驱动蛋白分子的结构元件及其作用第35-36页
  2.3.2 生物结构学模型第36-37页
第三章 不同分子马达系统下的物理模型的分析比较第37-52页
 3.1 白噪声及不含外力第38-42页
 3.2 白噪声及恒定外力第42-45页
 3.3 白噪声及非恒定外力第45-49页
 3.4 色噪声及不含外力第49-52页
第四章 停留时间的研究第52-59页
 4.1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52-54页
 4.2 停留时间与跃迁时间第54-55页
 4.3 关联时间τ的影响第55-56页
 4.4 噪声强度 D的影响第56页
 4.5 外部作用力F_0的影响第56-59页
第五章 分子马达的双头耦合模型研究第59-70页
 5.1 双头耦合模型的建立第59-61页
 5.2 双头耦合作用势对马达两头之间运动的影响第61-66页
  5.2.1 对两头间的平均距离Dis的影响第62-63页
  5.2.2 对两头的翻转次数Rev和连续最大行走时间MaxT的影响第63-66页
 5.3 双头耦合作用势对马达定向运动的影响第66-70页
  5.3.1 对粒子流的影响第66-67页
  5.3.2 对停留时间DT和跃迁时间JT的影响第67-70页
第六章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附录 A第76-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动产抵押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完善方案
下一篇: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高校公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