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器论文--电容器论文--电解电容器论文

低压铝电解电容器用高性能阳极氧化膜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9页
   ·引言第16-17页
   ·铝电解电容器简介第17-23页
     ·铝电解电容器的性能第17页
     ·铝电解电容器的结构特点与容量特性第17-21页
     ·铝电解电容器的应用前景与发展状况第21-23页
       ·铝电解电容器的市场前景与应用领域第21-22页
       ·铝电解电容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22-23页
   ·铝电极箔的比容提高技术及研究进展第23-31页
     ·铝电解电容器用电介质层第23-25页
     ·晶型铝氧化膜制造技术及研究进展第25-28页
     ·高介电常数复合氧化膜制造技术研究进展第28-31页
   ·氧化膜的其它性能研究第31-35页
     ·氧化膜的漏电流第31-32页
     ·氧化膜的耐电压第32-33页
     ·氧化膜的耐水合特性第33-35页
       ·水合氧化物的形成第33-34页
       ·耐水合处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4-35页
   ·本论文的选题及结构体系第35-39页
     ·本论文的选题第35-36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6-39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原理第39-57页
   ·引言第39-4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0页
   ·阳极氧化过程及氧化膜基本性能测试第40-44页
     ·氧化膜的形成过程第40-42页
     ·铝电极箔的比容测试第42-43页
     ·氧化膜的耐电压(V_t)测试第43-44页
     ·氧化膜的耐水合特性测试第44页
   ·氧化膜的I-V特性测试第44-49页
     ·MIM结构第45-46页
     ·MIE结构第46-49页
   ·氧化膜的结构表征第49-56页
     ·氧化铝膜的溶解第50页
     ·断点测试法第50-53页
     ·开路电位测试法第53-54页
     ·耐受电压测试法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腐蚀箔种类的选择及晶型铝氧化膜制造技术第57-71页
   ·腐蚀箔种类的选择第57-63页
     ·引言第57页
     ·实验部分第57-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2页
       ·不同工艺腐蚀箔的表面及断面显微形貌第58-60页
       ·不同工艺腐蚀箔的比容第60页
       ·不同工艺腐蚀箔扩面倍率的理论计算第60-61页
       ·腐蚀箔的阳极氧化过程第61-62页
       ·不同工艺腐蚀箔的其它性能第62页
     ·小结第62-63页
   ·晶型铝氧化膜制造技术第63-70页
     ·引言第63-64页
     ·磷酸—铬酸处理法第64-65页
       ·优化工艺及实验结果第64页
       ·磷酸—铬酸处理法成膜机理第64-65页
     ·胺类溶液处理法第65-69页
       ·实验方法第65-66页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66-69页
     ·经磷酸—铬酸或胺类溶液处理后γ′或γ-Al_2O_3的形成机理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高介电常数Al-Ti复合氧化膜研究第71-101页
   ·引言第71-72页
   ·工艺路线分析第72-73页
   ·高介电常数Al-Ti复合氧化膜的形成第73-78页
     ·Ti(SO_4)_2的水解沉积过程第73-76页
     ·表面覆盖TiO_2膜层的铝电极箔的阳极氧化过程第76-78页
   ·工艺参数的选择及优化第78-82页
     ·I Ti(SO_4)_2溶液浓度的影响第78-79页
     ·Ti(SO_4)_2溶液温度的影响第79页
     ·Ti(SO_4)_2溶液处理时间的影响第79-81页
     ·Ti(SO_4)_2溶液pH值的影响第81页
     ·热处理温度的影响第81-82页
     ·小结第82页
   ·Al-Ti复合氧化膜的微观分析与性能表征第82-87页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82-83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83-84页
     ·氧化膜的耐电压及铝电极箔的比容第84-86页
     ·铝电极箔的抗拉强度和抗折弯性能第86-87页
   ·Al-Ti复合氧化膜的介电行为研究第87-93页
   ·SiO_2掺杂改善20V耐压段复合氧化膜性能的研究第93-97页
     ·技术思路第93-94页
     ·实验部分第94页
     ·结果与讨论第94-97页
       ·阳极氧化过程第94-95页
       ·复合氧化膜的电性能第95-97页
     ·小结第97页
   ·铝电解电容器试制品试验及结果第97-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五章 形成高性能Al-Ti复合氧化膜的阳极氧化条件研究第101-121页
   ·引言第101-102页
   ·阳极氧化电流密度第102-107页
     ·实验部分第102页
       ·Al-Ti复合氧化膜的形成第102页
       ·氧化膜的结构分析与电性能测试第102页
     ·结果与讨论第102-106页
       ·阳极氧化过程第102-103页
       ·氧化膜的溶解行为第103-104页
       ·不同电流密度所形成氧化膜的电性能第104-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阳极氧化温度第107-112页
     ·实验部分第107页
     ·结果与讨论第107-112页
       ·阳极氧化过程第107-109页
       ·阳极氧化温度对Al-Ti复合氧化膜结构的影响第109-110页
       ·阳极氧化温度对Al-Ti复合氧化膜电性能的影响第110-112页
     ·小结第112页
   ·阳极氧化电压第112-120页
     ·实验部分第112页
     ·结果与讨论第112-119页
       ·阳极氧化电压—时间曲线第112-113页
       ·不同阳极氧化电压下氧化膜的结构第113-115页
       ·不同阳极氧化电压所形成复合氧化膜的电性能第115-119页
     ·小结第119-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六章 氧化膜的耐电压特性研究第121-132页
   ·引言第121页
   ·耐电压测试过程中氧化膜的生长动力学第121-126页
     ·点缺陷模型的基本原理第121-123页
     ·对点缺陷模型的推导第123-126页
   ·氧化膜的耐电压测试第126-131页
     ·腐蚀箔在耐电压测试条件下的阳极氧化第126-127页
     ·氧化膜的耐电压测试第127-129页
     ·耐电压测试过程中电压尖峰的理论解释第129-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第七章 氧化膜的耐水合特性研究第132-146页
   ·引言第132-133页
   ·耐水合剂及其作用机理第133-135页
     ·羟基羧酸类耐水合剂第134页
     ·憎水有机涂层第134页
     ·以磷为基础的耐水合剂第134-135页
   ·ATMP提高铝阳极氧化膜耐水合性的研究第135-140页
     ·实验部分第135-136页
       ·阳极氧化膜的形成及氧化膜的耐水合处理第135页
       ·氧化膜水合前后的性能测试第135-136页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136页
     ·结果与讨论第136-140页
       ·ATMP溶液浓度的影响第136-137页
       ·ATMP溶液温度的影响第137页
       ·热处理温度的影响第137-138页
       ·氧化膜的红外光谱第138-140页
     ·小结第140页
   ·DTPMP提高铝氧化膜耐水合性的研究第140-142页
     ·技术思路第140-141页
     ·DTPMP处理工艺第141-142页
   ·ADP、ATMP、DTPMP耐水合处理效果的对比研究第142-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46-151页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46-149页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49页
   ·前景展望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1页
致谢第161-16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及所申请专利第162-164页
个人简历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与发达国家物流成本的比较性研究
下一篇:长江整车物流虚拟企业组建过程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