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论文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及其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概述 | 第14-22页 |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概述 | 第14-17页 |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界定 | 第14-15页 |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分类 | 第15-17页 |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与合并行为的联系 | 第17页 |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概况 | 第17-22页 |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7-19页 |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19-22页 |
第3章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22-28页 |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22-26页 |
·保护适度竞争 | 第22-23页 |
·立足社会本位 | 第23-24页 |
·追求实质公平 | 第24页 |
·提高审查效率 | 第24-25页 |
·限制过度自由 | 第25-26页 |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豁免制度对反垄断法价值冲突的缓解 | 第26-28页 |
·竞争与垄断的平衡 | 第26页 |
·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 第26-27页 |
·实质公平与社会本位的统一 | 第27-28页 |
第4章 主要发达国家的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反垄断法豁免制度 | 第28-39页 |
·美国竞争法关于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豁免制度 | 第28-32页 |
·相关豁免制度 | 第28-29页 |
·相关豁免审查的规定 | 第29-32页 |
·欧盟和德国竞争法关于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豁免制度 | 第32-36页 |
·相关豁免制度 | 第32-33页 |
·相关豁免审查的规定 | 第33-36页 |
·豁免的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分析 | 第36-39页 |
·豁免的横向联合限制竞争行为 | 第36-37页 |
·豁免的纵向联合限制竞争行为 | 第37-39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反垄断法豁免制度 | 第39-48页 |
·坦白从宽机制需进一步细化 | 第40-42页 |
·细化主动报告者的适用范围 | 第40-41页 |
·明确坦白从宽机制适用期间 | 第41-42页 |
·精简主动报告者承担责任的层级 | 第42页 |
·建立我国垄断协议集体豁免制度 | 第42-43页 |
·完善我国垄断协议的豁免标准 | 第43-47页 |
·明确豁免标准中各目的之间的关系 | 第43-44页 |
·明确豁免标准中行为目的和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44-45页 |
·明确豁免标准中行为各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45-47页 |
·其他建议 | 第47-48页 |
·应当尽早建立我国垄断协议的审查指南 | 第47页 |
·应当注重培养审查人员的价值分析能力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