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内容提要 | 第1-7页 |
英语内容提要 | 第7-10页 |
第一部分 引论:当代文艺学在文学理性-非理性问题上的困境 | 第10-26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10-12页 |
二、中国当代文艺学关于文学理性-非理性问题的观点概述 | 第12-17页 |
1、理性优先论 | 第12-15页 |
2、非理性优先论 | 第15-16页 |
3、折中论 | 第16-17页 |
三、文学的理性-非理性问题与文论现代性 | 第17-20页 |
1、启蒙话语 | 第17-18页 |
2、思辨理性 | 第18页 |
3、审美性 | 第18-19页 |
4、自主性(自律)和专业性 | 第19-20页 |
四、讨论中存在的学理问题 | 第20-24页 |
1、忽视学理逻辑的建构 | 第20-21页 |
2、自相矛盾的概念使用 | 第21-22页 |
3、自说自话的理论发挥 | 第22-23页 |
4、不同概念的混淆 | 第23-24页 |
5、对哲学家、美学家及思想流派归类上的混乱 | 第24页 |
五、推进文学理性问题研究的两个层面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基本概念的清理 | 第26-40页 |
一、理性主义 | 第26-28页 |
二、非理性主义 | 第28-29页 |
三、非理性 | 第29-31页 |
四、理性 | 第31-36页 |
五、感性与情感 | 第36-38页 |
六、直觉 | 第38-40页 |
第三部分 理性的命运与文学对理性的需求 | 第40-55页 |
一、理性的转折与理性在文学中的命运 | 第40-46页 |
1、抗拒理性:文学现代性的普遍诉求 | 第40-42页 |
2、理性-合理性关系的转折与理性的命运 | 第42-44页 |
3、理性-合理性关系的转折与文学对理性的关系 | 第44-46页 |
二、文学为什么以及在哪个意义上与理性相干 | 第46-55页 |
1、文学的思想功能和作为活动的文学 | 第46-49页 |
2、理性的上升功能与想象力的上升功能 | 第49-52页 |
3、理性的看护功能:康德的矛盾和问题的症结 | 第52-55页 |
第四部分 文学理性 | 第55-115页 |
一、文学理性的可能性 | 第56-66页 |
1、理性的可区分性 | 第56-57页 |
2、恢复理性的宏大力量 | 第57-60页 |
3、接受的理性 | 第60-61页 |
4、审美(文学)作为形而上之思的唯一合法领域 | 第61-66页 |
二、文学理性不是什么 | 第66-90页 |
1、文学不是一种非理性的形式 | 第66-73页 |
(1) 柏拉图的诘难 | 第66-70页 |
(2) 皮科克的诘难 | 第70-73页 |
2、文学理性不是合理性或形而上学理性 | 第73-90页 |
(1) 布瓦洛与利文斯顿:合理性支配下的文学 | 第73-76页 |
(2) 德里达的在场与隐喻及其对文学理性所构成的质疑 | 第76-90页 |
三、文学理性是什么 | 第90-115页 |
1、爱德蒙森的指控 | 第90-92页 |
2、文学的认识论 | 第92-107页 |
(1) 小说的智慧与文学认识的批判性 | 第92-97页 |
(2) 局限的认识 | 第97-100页 |
(3) 有所看护的认识 | 第100-107页 |
3、文学的操作理性 | 第107-111页 |
(1) 看护下的操作 | 第107-109页 |
(2) 文学的操作理性及其工具性 | 第109-111页 |
4、文学理性的实践意义 | 第111-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