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纺织工业机械与设备论文--机织设备论文

一种新颖的电子送经控制系统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5页
 §1.1 国内外剑杆织机的发展趋势第9页
 §1.2 国内剑杆织机控制系统现状第9-11页
 §1.3 剑杆织机电子送经的特点第11-12页
 §1.4 电子送经的驱动形式比较第12-13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第13-15页
第二章 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分析第15-21页
 §2.1 经纱张力的分类第15页
 §2.2 静态张力第15页
 §2.3 动态张力第15-21页
  §2.3.1 开口运动对经纱张力的影响及消除措施第16-17页
  §2.3.2 打纬运动对经纱张力的影响及消除措施第17-19页
  §2.3.3 送经卷取运动对经纱张力的影响及消除措施第19-21页
第三章 交流电机矢量控制原理分析第21-28页
 §3.1 交流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第21-24页
  §3.1.1 交流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特点第21页
  §3.1.2 交流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第21-24页
 §3.2 异步电机坐标变换后的数学模型第24-25页
 §3.3 矢量控制的实现原理第25-27页
 §3.4 本课题中电机控制的方式第27-28页
第四章 电子送经系统的硬件设计第28-45页
 §4.1 电子送经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8-29页
  §4.1.1 电子送经控制框图第28页
  §4.1.2 系统的总体框图第28-29页
 §4.2 信号检测部分的硬件设计第29-36页
  §4.2.1 张力检测处理部分的设计第29-34页
  §4.2.2 位置和速度信号检测部分的设计第34-36页
 §4.3 控制部分的硬件设计第36-42页
  §4.3.1 送经主控系统的设计第36-38页
  §4.3.2 交流变频器的使用设置第38-42页
 §4.4 接口驱动电路的设计第42-43页
 §4.5 人机界面的设计第43-45页
第五章 电子送经系统的控制算法第45-59页
 §5.1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第47页
 §5.2 模糊控制器的详细设计第47-55页
  §5.2.1 经纱张力模糊控制结构图第47-48页
  §5.2.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第48-49页
  §5.2.3 模糊控制器的算法设计第49-53页
  §5.2.4 模糊控制器的实现第53-55页
 §5.3 模糊控制算法的改进第55-59页
  §5.3.1 改进算法的思路第55-56页
  §5.3.2 量化因子的自修正第56-57页
  §5.3.3 新模糊算法的计算步骤第57-59页
第六章 电子送经系统的软件设计第59-74页
 §6.1 剑杆织机参数及一些织造参数的计算第59-61页
  §6.1.1 剑杆织机的型号和性能参数第59页
  §6.1.2 送经轴转速的计算第59-60页
  §6.1.3 织造过程中经轴直径变化的计算第60-61页
 §6.2 控制部分程序设计第61-67页
  §6.2.1 停车时送经系统的程序设计第62-63页
  §6.2.2 找纬时送经系统的程序设计第63-64页
  §6.2.3 快车时送经系统的程序设计第64-66页
  §6.2.4 点动时送经系统的程序设计第66页
  §6.2.5 开车时的处理第66-67页
 §6.3 通信部分程序设计第67-72页
  §6.3.1 人机界面通信程序设计第67-70页
  §6.3.2 变频器通讯程序设计第70-72页
 §6.4 张力采集转换程序设计第72-74页
  §6.4.1 张力采集的思路第72页
  §6.4.2 织机主轴转角的获取第72页
  §6.4.3 张力的AD转换程序第72-74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录一 控制程序流程图第80-81页
附录二 人机界面通信程序流程图第81-82页
附录三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机顶盒软件串口升级及防非监控系统的实现
下一篇:用于微小电容检测的测频专用芯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