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 第1-11页 |
·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 | 第8-9页 |
·县市区党政一把手选拔任用的现实重要性 | 第8-9页 |
·县市区党政一把手选拔任用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围绕《干部任用条例》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力资本理论简述 | 第12-16页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 第12-13页 |
·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根本区别 | 第13-14页 |
·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与基本内容 | 第14页 |
·人力资本理论简述 | 第14-16页 |
·组织行为学及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 第16-17页 |
·国外类似的研究和实践情况 | 第17-18页 |
3 目前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的选拔任用情况 | 第18-25页 |
·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依据 | 第18页 |
·选拔任用的条件和资格 | 第18-20页 |
·条件 | 第18-19页 |
·资格 | 第19页 |
·选拔任用程序 | 第19-20页 |
·目前的考察内容和考察方式 | 第20页 |
·对目前贵州省县市区党政一把手选拔任用的基本评价 | 第20-25页 |
·目前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变动较频繁 | 第21页 |
·选拔任用的条件和资格需要更加明确和具体 | 第21页 |
·考察人选的确定应当进一步完善程序并扩大民主 | 第21-22页 |
·目前的考察内容和方式既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 第22-25页 |
4 选拔对象的资格要素和条件要素 | 第25-37页 |
·资格要素 | 第25-26页 |
·条件要素 | 第26-30页 |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要素 | 第27-28页 |
·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要素 | 第28-29页 |
·作风要素 | 第29页 |
·廉洁要素 | 第29-30页 |
·公众认可度(公信度)要素 | 第30页 |
·能力要素和业绩要素 | 第30-37页 |
·能力要素 | 第30-35页 |
·业绩要素 | 第35页 |
·能力与业绩的关系 | 第35-37页 |
5 建立和实施有利于充分获取信息的选拔任用机制 | 第37-58页 |
·选拔主体的确定 | 第37-38页 |
·建立并实施选拔主体广泛参与的选拔机制 | 第38-41页 |
·明确有利于充分掌握人选素质和能力信息的程序 | 第41-42页 |
·建立并实施利于选拔对象充分展示才能的机制 | 第42-43页 |
·采取能够充分掌握人选素质和条件信息的考察方式加强考察 | 第43-53页 |
·明确考察程序并选择合适的人员组成考察组 | 第44-45页 |
·广泛听取意见,实施定性考察 | 第45-46页 |
·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强化定量考察 | 第46-47页 |
·引入关键事件考察方法 | 第47-48页 |
·适当引入外包机制 | 第48-49页 |
·适当引入心理学分析测量方法 | 第49-50页 |
·注重对潜质特征和业绩的考察 | 第50-53页 |
·综合分析,客观公正地鉴定干部 | 第53页 |
·建立完善和执行有利于充分掌握人选信息的相关制度 | 第53-58页 |
·严格实行差额考察制和考察预告制 | 第53-54页 |
·完善并落实后备干部制度 | 第54-55页 |
·建立和落实日常考察和跟踪了解制度 | 第55页 |
·实行跟踪考察了解联系制度 | 第55-56页 |
·建立完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人选信息系统 | 第56页 |
·对贫困县党政一把手选拔任用的特别关注 | 第56-58页 |
6 进一步建立和落实选拔任用的权力制衡机制 | 第58-61页 |
·严格实行票决制 | 第58页 |
·完善并严格执行干部工作责任制 | 第58-59页 |
·建立并完善任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机制 | 第59页 |
·完善干部交流制度 | 第59-60页 |
·严格执行任期制 | 第60-61页 |
7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