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3页 |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7-9页 |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9页 |
·对我国耕地保护认识的研究 | 第13-15页 |
·对我国耕地保护体系的研究 | 第15-19页 |
·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 | 第15-16页 |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 | 第16-17页 |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第17-18页 |
·土地开发整理制度 | 第18-19页 |
·存在问题 | 第19页 |
3 我国耕地保护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19-26页 |
·我国耕地保护的历史沿革 | 第19-21页 |
·我国耕地保护的内涵及特点 | 第21-22页 |
·我国耕地保护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22-26页 |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 第22-24页 |
·耕地保护执行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 第24-25页 |
·地方政府耕地保护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行为的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保护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26页 |
4 博弈论概述及可行性分析 | 第26-30页 |
·博弈论概念与其发展 | 第26-28页 |
·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博弈论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0页 |
5 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保有量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决策模型 | 第30-42页 |
·博弈的参与人 | 第30-31页 |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建立 | 第31-36页 |
·从中央政府开始的讨价还价模型求解 | 第36-39页 |
·从地方政府开始的讨价还价模型求解 | 第39-42页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2页 |
6 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保有量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决策模型 | 第42-52页 |
·贝叶斯法则 | 第42-45页 |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模型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求解 | 第48-52页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52页 |
7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耕地保护监督博弈 | 第52-61页 |
·土地利用规划在耕地保护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52-55页 |
·土地利用规划的权威性不强 | 第52-53页 |
·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修编频繁 | 第53-54页 |
·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不足 | 第54页 |
·缺乏规划实施管理与监督检查制度 | 第54-55页 |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耕地保护的监督博弈模型 | 第55-61页 |
·模型建立 | 第55-57页 |
·模型的纳什均衡求解 | 第57-59页 |
·结论和建议 | 第59-61页 |
8 案例分析——以舟山市定海区为例 | 第61-77页 |
·舟山市定海区概况 | 第61-64页 |
·地理位置和人口状况 | 第61-63页 |
·社会经济情况 | 第63页 |
·土地利用情况 | 第63-64页 |
·舟山市定海区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耕地情况分析 | 第64-67页 |
·定海区耕地保护现状分析 | 第64-66页 |
·定海区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 第66页 |
·定海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66-67页 |
·规划期内必保耕地量预测 | 第67-71页 |
·人口预测 | 第67-69页 |
·规划期内必保耕地量预测 | 第69-71页 |
·规划期内基本建设净减少耕地量预测 | 第71-74页 |
·规划期内耕地减少量预测 | 第71-73页 |
·规划期内耕地增加量预测 | 第73-74页 |
·规划期内耕地净减少量确定 | 第74页 |
·舟山市定海区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有量的确定 | 第74-77页 |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 第74-75页 |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 第75-77页 |
9 结语 | 第77-79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