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火烧山油田地质及开采特征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1 前言第7-10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7页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8页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第8-9页
     ·研究目标第8-9页
     ·技术路线第9页
   ·本文完成的工作第9-10页
2 火烧山油田基本情况第10-14页
   ·地质简况第10-12页
   ·开发简况第12-14页
3 油藏特征研究第14-29页
   ·地质特征研究第14-26页
     ·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第14-15页
     ·细分沉积相研究第15-19页
     ·深化裂缝特征研究第19-26页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采机理第26-29页
     ·裂缝微观水驱油机理第26-27页
     ·残余油形成机理第27页
     ·裂缝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第27-28页
     ·裂缝孔隙地层模型中聚合物的驱油机理第28页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模式第28-29页
4 油藏开采特征研究第29-65页
   ·油井开采特征第29-56页
     ·四个层系油井开采特征对比第29-31页
     ·H_2层油井开采特征第31-39页
     ·H_3层油井开采特征第39-46页
     ·H_4~1层油井开采特征第46-51页
     ·H_4~2层油井开采特征第51-56页
   ·注水井开采特征第56-65页
     ·H_2层水井开采特征第56-59页
     ·H_3层水井开采特征第59-61页
     ·H_4~1层水井开采特征第61-63页
     ·H_4~2层水井开采特征第63-65页
5 开采特征反映出的问题研究第65-70页
   ·油井转抽后含水比上升,供液能力下降第65-66页
   ·投产是否含水对堵水效果有明显影响第66-67页
   ·边底水的特点和治理手段第67-68页
   ·裂缝性油藏溶解气驱效果较差的原因分析第68页
   ·复压测得油井地层压力过高的原因分析第68-70页
6 几项主要开采技术研究第70-74页
   ·堵水-酸化工艺第70-71页
   ·堵水-压裂工艺第71-72页
   ·调剖堵水-放大生产压差工艺第72-74页
   ·堵水-关井-开井工艺第74页
   ·注水井变强度注水第74页
7 下步工作方向第74-77页
   ·水井措施第75页
   ·油井措施第75-77页
8 结论和认识第77-78页
附录1:各层系有效厚度等值图第78-79页
附录2:各层系孔隙度等值图第79-80页
附录3:各层系渗透率等值图第80-81页
附录4:各层系初期日产液量等值图第81-82页
附录5:各层系自喷期平均流压等值图第82-83页
附录6:各层系自喷期产油等值图第83-84页
附录7:各层系含水突变累计产油等值图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odgkin-Huxley模型的分岔分析与控制
下一篇:基于OMAP5912的音频系统平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