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脱粉机在选煤厂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CT | 第5-6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课题提出依据 | 第10-13页 |
·选煤的重要地位及发展方向 | 第10-11页 |
·气固分离器—离心式脱粉机在选煤中的应用 | 第11-13页 |
·离心式脱粉机的结构、工作过程及性能指标 | 第13-15页 |
·离心式脱粉机的结构形式、工作过程 | 第13-14页 |
·离心式脱粉机的性能指标 | 第14-15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离心式脱粉机在选煤中作用 | 第15-17页 |
·离心式脱粉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气固两相流及气固分离器基础理论 | 第21-35页 |
·气固分离中两相流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浓相与稀相 | 第21页 |
·两相流的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影响气固分离的颗粒特性 | 第23-29页 |
·物料粒度组成 | 第23页 |
·粒度分析曲线 | 第23-25页 |
·粒度的特性方程 | 第25-26页 |
·气固分离时的颗粒受力分析 | 第26-29页 |
·气固分离装置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 第29-30页 |
·气固分离的基本物理模型 | 第30-33页 |
·塞状流分离型式 | 第30-31页 |
·横混分离型式 | 第31-32页 |
·全返混横型 | 第32-33页 |
·气固分离器的分类 | 第33-35页 |
3 离心式脱粉机分离理论 | 第35-49页 |
·气固旋转分离理论 | 第35-42页 |
·旋转分离器内气固分离机理 | 第35-37页 |
·分离器内气相流场流动特性 | 第37-39页 |
·分离器内三维速度场的分析与计算 | 第39-41页 |
·旋转分离器内颗粒运动规律 | 第41-42页 |
·气固重力分离理论及计算 | 第42-45页 |
·百叶窗气固分离理论 | 第45-49页 |
·百叶窗式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 第45-46页 |
·颗粒运动轨迹 | 第46-49页 |
4 影响离心式脱粉机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 | 第49-53页 |
·转子特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叶片形状 | 第49-50页 |
·转子的布置方式(安装角度) | 第50-51页 |
·导叶(导流档板)安装角β | 第51页 |
·叶片的尺寸和数量 | 第51页 |
·圆筒体结构的影响 | 第51页 |
·圆锥体结构的影响 | 第51-52页 |
·百叶窗叶片角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5 离心式脱粉机在选煤厂应用的试验研究 | 第53-82页 |
·试验研究的意义 | 第53-54页 |
·试验系统与运行参数确定 | 第54-56页 |
·试验系统 | 第54-55页 |
·运行参数选择确定 | 第55-56页 |
·试验方案、过程及评定指标 | 第56-59页 |
·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56页 |
·试验过程 | 第56-57页 |
·评定性能的指标 | 第57-59页 |
·正交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 第59-66页 |
·正交实验目的 | 第59页 |
·正交试验方法简介 | 第59-60页 |
·正交试验计划 | 第60-61页 |
·基于MATLAB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 第61-66页 |
·对比试验的结果及分析 | 第66-72页 |
·对比实验目的 | 第66页 |
·转速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66-70页 |
·入料量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70-72页 |
·回归正交设计及分离效率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72-81页 |
·回归正交设计的安排 | 第72-74页 |
·基于MATLAB回归系数的确定 | 第74-80页 |
·最优工作条件确定及最高效率 | 第80-81页 |
·试验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6 研究总结及离心式脱粉机今后研究和发展方向 | 第82-84页 |
·研究总结 | 第82页 |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82-84页 |
附录 | 第84-92页 |
1、正交试验原始数据 | 第84页 |
2、对比实验原始数据 | 第84-90页 |
3、回归正交设计试验原始数据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