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系统科学论文--系统学、现代系统理论论文--系统动力学论文

双层可激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及螺旋波的控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5页
   ·研究背景第12页
   ·论文的结构与主要内容第12-15页
第二章 螺旋波的动力学行为第15-31页
   ·引言第15-16页
   ·可激系统与CGLE方程第16-17页
   ·螺旋波的形成与传播第17-19页
   ·螺旋波的几种形式第19-25页
     ·超螺旋波第19-20页
     ·反螺旋波第20-21页
     ·多臂螺旋波第21-23页
     ·分段的螺旋波一第23-24页
     ·分段的螺旋波二第24-25页
   ·螺旋波漫游第25-27页
   ·螺旋波失稳第27-30页
     ·BZ反应中的破碎第27-28页
     ·心脏中离子模型中的破碎机制第28-30页
   ·总结第30-31页
第三章 螺旋波与时空混沌的控制与同步第31-39页
   ·引言第31-33页
     ·混沌的控制与同步第31-32页
     ·时空斑图与时空混沌的控制与同步第32-33页
   ·螺旋波与时空混沌控制的几种方法第33-37页
     ·反馈控制方案第33-35页
     ·外力控制方案第35-36页
     ·调整参数控制方案第36-37页
   ·螺旋波与时空混沌的同步第37-38页
   ·总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双层(两个)可激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第39-63页
   ·引言第39-40页
   ·模型第40-42页
   ·两点耦合的动力学行为第42-44页
   ·双层耦合可激系统的行波行为第44-50页
     ·单向行波的同步行为第44-45页
     ·双向行波的同步行为第45-47页
     ·双层系统中的行波源第47-50页
   ·双层可激系统的螺旋波行为第50-62页
     ·螺旋波的同步行为第50-54页
     ·多螺旋波的同步行为第54-56页
     ·螺旋波的消失第56-60页
     ·螺旋波的失同步第60-61页
     ·相应的参数范围第61-62页
   ·结论与讨论第62-63页
第五章 双层(两个)延迟耦合可激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第63-86页
   ·引言第63页
   ·双层(两个)延迟耦合的FITZHUGH—NAGUMO系统第63-64页
   ·两点延迟耦合的动力学行为第64-67页
   ·双层(两个)延迟耦合FHN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第67-81页
     ·失稳态中反向同步关系第67-72页
     ·失稳态中螺旋波局部同步行为第72-73页
     ·稳态中螺旋波同步行为第73-76页
     ·稳态中多螺旋波同步行为第76-77页
     ·稳态中螺旋波的消失第77-79页
     ·稳态中螺旋波的失同步第79-81页
   ·不同延迟的影响第81-84页
   ·结论与讨论第84-86页
第六章 局部边界的周期扰动来控制螺旋波和时空混沌第86-103页
   ·引言第86页
   ·螺旋波和周期扰动生成行波脉冲的竞争第86-90页
     ·扰动周期和行波脉冲链中单点激发周期的关系第86-88页
     ·周期扰动生成的行波链与螺旋波的竞争第88-90页
   ·利用周期扰动生成的行波脉冲链控制螺旋波和时空混沌第90-97页
     ·控制、消除螺旋波第90-94页
     ·控制、消除时空混沌第94-95页
     ·噪声的影响第95-97页
   ·利用周期扰动产生的靶波脉冲链控制螺旋波和时空混沌第97-101页
     ·控制、消除螺旋波第97-99页
     ·控制、消除时空混沌第99-100页
     ·噪声的影响第100-101页
   ·结论与讨论第101-103页
第七章 强噪声诱发的螺旋波破碎第103-107页
   ·引言第103页
   ·采用的模型第103-104页
   ·噪声对螺旋波失稳的影响第104-106页
   ·结论和讨论第106-107页
附录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4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转换的尺度效应研究
下一篇:基于DEM的大同市土地生产潜力网格数据的生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