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 | 第1-17页 |
|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 ·研究目标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5页 |
| ·总体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2 研究区背景与数据准备 | 第17-23页 |
| ·研究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 | 第17-20页 |
| ·资料收集 | 第20页 |
|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 | 第20-23页 |
| 3 基于DEM的各生态因子网格数据生成模型与应用分析 | 第23-36页 |
| ·日照时数 | 第23-26页 |
| ·太阳辐射 | 第26-29页 |
| ·温度状况 | 第29-31页 |
| ·降水量 | 第31-32页 |
| ·参照作物蒸散量(ET_0) | 第32-36页 |
| 4 大同土地生产潜力网格数据与评价 | 第36-49页 |
|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方法 | 第36页 |
| ·光温生产潜力的确定 | 第36-39页 |
| ·气候生产潜力的确定 | 第39-45页 |
| ·土地生产潜力的确定 | 第45-49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9-50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