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31页 |
·DNA 的结构 | 第7页 |
·DNA 与抗癌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7-15页 |
·DNA 与抗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意义 | 第7页 |
·研究抗癌药物与DNA 作用的依据 | 第7-8页 |
·抗癌药物的分类 | 第8页 |
·抗癌药物的结构特征 | 第8-10页 |
·抗癌药物与DNA 相互作用的方式及抗癌机理 | 第10-12页 |
·影响药物与DNA 相互作用的因素 | 第12页 |
·抗癌药物与DNA 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DNA 的电化学研究 | 第15-19页 |
·DNA 的电活性 | 第15-16页 |
·DNA 在电极表面的形态 | 第16页 |
·DNA 与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 | 第16-17页 |
·DNA 电化学研究的各种方法 | 第17-19页 |
·DNA 修饰电极/DNA 传感器 | 第19-23页 |
·用于DNA 固定的支持物 | 第20页 |
·键合类型 | 第20页 |
·DNA 修饰电极的修饰方法 | 第20-22页 |
·DNA 与抗癌药物电化学研究的进展与应用 | 第22-23页 |
·展望 | 第23-24页 |
·本论文的设想和主要工作 | 第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1页 |
第二章 紫草素的电化学性质及其与 DNA 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31-52页 |
摘要 | 第31页 |
·引言 | 第31-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仪器 | 第33-34页 |
·试剂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50页 |
·紫草素的电化学性质 | 第36-39页 |
·电极过程的研究 | 第39-43页 |
·紫草素与DNA 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43-50页 |
·结论 | 第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三章 隐丹参酮的电化学性质及其与 DNA 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52-72页 |
摘要 | 第52页 |
·引言 | 第52-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仪器 | 第54页 |
·试剂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70页 |
·隐丹参酮的电化学性质 | 第55-57页 |
·隐丹参酮电化学机理的研究 | 第57-64页 |
·BLM 修饰电极部分 | 第64-67页 |
·隐丹参酮与DNA 的相互作用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第四章 5-氟尿嘧啶的电化学性质及其与 DNA 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72-91页 |
摘要 | 第72页 |
·引言 | 第72-73页 |
·实验部分 | 第73-76页 |
·实验仪器 | 第73-74页 |
·试剂 | 第74页 |
·实验方法 | 第74-7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6-89页 |
·5-FU 的电化学行为 | 第76页 |
·支持电解质pH 值对峰电流、峰电位的影响 | 第76-78页 |
·电化学反应机理探讨 | 第78-82页 |
·5-FU 与DNA 的相互作用 | 第82-89页 |
·结论 | 第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致 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历 | 第92页 |
已发表论文目录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