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问题及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3-17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3-15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综述 | 第17-29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 ·职业 | 第17-18页 |
| ·职业生涯 | 第18-19页 |
| ·职业生涯规划 | 第19-20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4页 |
| ·职业选择理论 | 第20-22页 |
| ·职业生涯决策理论 | 第22-23页 |
|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4-29页 |
| ·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几个时期 | 第24-26页 |
| ·国外研究 | 第26-27页 |
| ·国内研究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意义 | 第29-41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 第29-37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 第29-30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 第30-31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流程 | 第34-37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 第37-41页 |
| ·帮助学生个体认知自我 | 第37页 |
| ·帮助学生个体做好就业准备 | 第37-38页 |
| ·帮助学生个体树立正确职业观 | 第38-39页 |
| ·有助于学校的良性发展 | 第39页 |
| ·有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H 高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41-71页 |
| ·H 高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 | 第41-58页 |
| ·调查实施 | 第41页 |
| ·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 ·现状分析 | 第42-55页 |
| ·调查总结 | 第55-58页 |
| ·有关学生职业意识的调查(个案调查) | 第58-64页 |
| ·目的 | 第58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58页 |
| ·调查过程 | 第58-60页 |
| ·分析 | 第60-64页 |
| ·有关学生职业生涯决定(个案调查) | 第64-68页 |
| ·目的 | 第64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64页 |
| ·调查过程 | 第64-65页 |
| ·生涯决定平衡表 | 第65-68页 |
| ·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个案调查) | 第68-71页 |
| 第五章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71-77页 |
|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 第71-74页 |
|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71-73页 |
|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73-74页 |
|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74-77页 |
| ·学生方面的原因分析 | 第74-75页 |
| ·学校方面的原因分析 | 第75页 |
| ·家庭社会方面的原因分析 | 第75-77页 |
| 第六章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研究 | 第77-89页 |
|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 第77-78页 |
|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保障机制 | 第77页 |
|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校企合作机制 | 第77-78页 |
| ·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综合体系 | 第78页 |
|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教育 | 第78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 | 第78-83页 |
| ·初期阶段:学习和适应阶段 | 第79-80页 |
| ·中期阶段:探索和准备阶段 | 第80-81页 |
| ·后期阶段:选择和确立阶段 | 第81-83页 |
| ·反馈和调整阶段 | 第83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 | 第83-89页 |
| ·课程设置 | 第83-84页 |
| ·专业辅导人员 | 第84-85页 |
| ·咨询服务 | 第85页 |
| ·校园文化 | 第85-86页 |
| ·社会实践 | 第86页 |
| ·职业训练 | 第86-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 附录 | 第92-9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