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信用风险问题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1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1-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第2章 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动因分析 | 第14-20页 |
·表外业务简介 | 第14-16页 |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原因 | 第16-20页 |
·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内在动力 | 第16-18页 |
·企业对银行表外业务产品的强烈需求 | 第18页 |
·技术进步使表外业务发展成为可能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总体分析 | 第20-32页 |
·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第20-24页 |
·传统表外业务发展规模达到一定水平 | 第21-22页 |
·衍生产品发展远远落后于香港银行 | 第22-23页 |
·衍生产品的发展集中于大银行 | 第23-24页 |
·表外业务收入及定价分析 | 第24-29页 |
·表外业务收入现状 | 第24-25页 |
·影响我国表外业务产品定价的因素 | 第25-26页 |
·我国银行表外业务收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产品定价的实例分析 | 第28-29页 |
·表外业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信用风险分析 | 第32-40页 |
·银行表外业务信用风险特点分析 | 第32-33页 |
·信用风险简介 | 第32页 |
·表外业务信用风险的特点分析 | 第32-33页 |
·传统表外业务信用风险分析 | 第33-38页 |
·银行承兑汇票信用风险分析 | 第33-34页 |
·担保函与信用证信用风险分析 | 第34-35页 |
·传统表外业务信用风险度量 | 第35-38页 |
·衍生产品信用风险分析 | 第38页 |
·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第5章 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 第40-51页 |
·表外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 第40-45页 |
·将表外风险向表内转变并分配资本 | 第40-41页 |
·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和资信调查 | 第41-42页 |
·合理确定表外业务价格 | 第42-43页 |
·通过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约束 | 第43-44页 |
·加强同业合作,降低风险 | 第44-45页 |
·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管理 | 第45-47页 |
·BIS模型与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管理 | 第45-46页 |
·信用风险度量管理的一个实例 | 第46-47页 |
·加强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第47-51页 |
·信用互换 | 第47-48页 |
·信用违约期权 | 第48页 |
·信用关联票据 | 第48-49页 |
·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第49-5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