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信用评分模型应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导论第7-15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7-8页
 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相关动态第8-12页
 三、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第12-13页
 四、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一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第15-29页
 第一节 信用风险概述第15-18页
  一、信用风险的含义第15-16页
  二、信用风险的特点第16-17页
  三、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第17页
  四、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第17-18页
 第二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演进第18-29页
  一、古典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第19-24页
  二、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第24-29页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第29-38页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概述第29-33页
  一、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法第29-30页
  二、信用风险评级法第30-33页
 第二节 我国现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缺陷第33-34页
 第三节 现有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第34-38页
  一、专家法的缺陷第34-35页
  二、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第35-36页
  三、引入信用评分模型的有益之处第36-38页
第三章 信用评分模型实证分析第38-54页
 第一节 Logistic回归分析第38-40页
  一、Logistic回归分析的思想第38-39页
  二、Logistic回归分析的估计问题第39-40页
 第二节 判别分析法的核心思想第40-42页
  一、贝叶斯(Bayes)判别法第40-41页
  二、费歇尔(Fisher)判别法第41-42页
 第三节 变量的选择:主成分分析法第42-47页
  一、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第42-43页
  二、主成分的确定第43-47页
 第四节 信用评分模型建模第47-52页
  一、Logistic模型建模结果及解释第47-49页
  二、判别分析结果及解释第49-52页
 第五节 建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52-54页
  一、定量与定性的结合第52页
  二、样本偏差问题第52-53页
  三、模型的动态调整第53页
  四、模型与贷后管理模型配合发挥作用第53-54页
结论与建议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源诅咒”视角下的内蒙古经济发展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