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导论 | 第7-12页 |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相关动态 | 第8-11页 |
三、论文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自然资源禀赋与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内蒙古自然资源概况 | 第12-14页 |
一、自然资源的种类及探明储量 | 第12-13页 |
二、自然资源的开发特点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内蒙古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描述 | 第14-17页 |
一、资源丰裕度指数的定义 | 第14-15页 |
二、资源丰裕度指数和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的一般关系 | 第15-17页 |
第三节 自然资源对内蒙古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 第17-19页 |
一、模型设定 | 第17页 |
二、变量说明与数据处理 | 第17页 |
三、计量结果与分析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资源诅咒”在资源富集地区传导的内在机制对内蒙古的警示 | 第19-28页 |
第一节 典型资源富集区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概述 | 第19-22页 |
一、“资源诅咒”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国外“资源诅咒”现象 | 第20-21页 |
三、中国“资源诅咒”现象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 第22-28页 |
一、要素转移引发“荷兰病”效应 | 第22-23页 |
二、单一资源产业结构制约人力资本的积累 | 第23-24页 |
三、产权制度不合理导致寻租行为和腐败 | 第24-25页 |
四、资源开发的利益不均衡扩大贫富差距 | 第25-26页 |
五、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内蒙古出现“资源诅咒”的可能性分析 | 第28-37页 |
第一节 采掘业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分析 | 第28-30页 |
一、相关指标的选取 | 第28页 |
二、采掘业、制造业发展的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第二节 GDP增长的质与量分析 | 第30-34页 |
一、GDP含金量的提法及内容 | 第30-31页 |
二、内蒙古GDP含金量与其他省份的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三、内蒙古GDP含金量低的表现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4-37页 |
一、资源开采对生态破坏的表现 | 第34-35页 |
二、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内蒙古避免“资源诅咒”的对策建议 | 第37-53页 |
第一节 培育非资源型产业的平衡发展,实现产业多元化 | 第37-42页 |
一、扩展与资源开发关联度高的深加工产业集群 | 第37-40页 |
二、发挥民族特色优势,建立相关产业 | 第40页 |
三、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加快制度创新,规范资源市场的经济秩序 | 第42-48页 |
一、完善产权制度,推进政企分开 | 第43-45页 |
二、设立资源基金,增强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 | 第45-46页 |
三、调整收入分配机制,更多惠及普通民众 | 第46-47页 |
四、建立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 第47-48页 |
五、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和惩罚机制 | 第48页 |
第三节 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和环境保护 | 第48-50页 |
一、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能力 | 第49-50页 |
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 | 第50页 |
第四节 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 | 第50-53页 |
一、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 第51页 |
二、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技术人才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