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3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3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13页 |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5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 ·户外运动概述 | 第15-16页 |
| ·国内外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 | 第16-20页 |
| ·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回顾 | 第16-17页 |
| ·国外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 | 第17页 |
| ·国内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 | 第17-19页 |
| ·国内户外运动产业管理和产业政策 | 第19-20页 |
| ·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 | 第20-22页 |
| ·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 ·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营销模式 | 第21-22页 |
| ·户外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 ·关于企业经营业绩的研究 | 第23-27页 |
| ·国外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回顾 | 第23-25页 |
| ·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过程: | 第24页 |
| ·非财务指标所形成的经营业绩评价(20 世纪 80 年代后至今) | 第24-25页 |
| ·我国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25-27页 |
| 第3章 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7-3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加权合成法 | 第27-28页 |
| ·评价赋分值 | 第28页 |
| ·建立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原则 | 第28-29页 |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8页 |
| ·适应性原则 | 第28页 |
| ·可比性原则 | 第28-29页 |
| ·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9-34页 |
| ·设置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业绩评价财务层面指标 | 第29-31页 |
| ·盈利能力 | 第29页 |
| ·偿债能力 | 第29-30页 |
| ·营运能力 | 第30-31页 |
| ·设置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业绩评价非财务层面指标 | 第31-34页 |
| ·顾客维度 | 第31-32页 |
| ·市场份额 | 第32页 |
| ·学习与创新维度 | 第32-33页 |
| ·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管理维度 | 第33-34页 |
| 第4章 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 第34-42页 |
| ·案例选取 | 第36-37页 |
| ·应用过程 | 第37-39页 |
| ·问卷统计及处理 | 第37页 |
| ·综合评价值 | 第37-39页 |
| ·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 ·案例分析 | 第39-40页 |
| ·存在问题分析 | 第40-42页 |
| ·经营管理不善 | 第40-41页 |
| ·创新维度不受重视 | 第41-42页 |
| 第5章 提高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业绩的建议 | 第42-45页 |
| ·重视经理人作用 | 第42-43页 |
| ·提高教练员整体素质 | 第43页 |
| ·提高顾客满意度 | 第43-45页 |
| ·强化顾客意识 | 第43-44页 |
| ·识别顾客需求 | 第44页 |
| ·满足顾客需求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