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基于PET过程的分子开关型荧光传感器研究进展 | 第1-22页 |
| ·PET型荧光分子开关原理 | 第10-11页 |
| ·物理结合型荧光分子开关 | 第11-18页 |
| ·“off-on”型体系 | 第11-17页 |
| ·“on-off”型体系 | 第17-18页 |
| ·氧化还原型荧光分子开关 | 第18-20页 |
| ·具有复杂行为的荧光分子开关 | 第20-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生命科学和超分子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2-34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FRET原理 | 第22-24页 |
| ·FRET中常用的D-A对 | 第24-32页 |
| ·含荧光素的D-A对 | 第24-26页 |
| ·含香豆素的D-A对 | 第26-27页 |
| ·含绿色荧光蛋白的D-A对 | 第27-28页 |
| ·含蒽的D-A对 | 第28-29页 |
| ·含菁染料的D-A对 | 第29-30页 |
| ·含内源荧光探针的D-A对 | 第30-31页 |
| ·其它FRET技术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二(9-蒽甲基)乙二胺的合成及其光诱导电子转移效应 | 第34-40页 |
| ·引言 | 第34-35页 |
|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35页 |
| ·BAMEDA的合成 | 第35-36页 |
| ·储备液的配置 | 第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9页 |
| ·BAMEDA的静态荧光光谱 | 第36页 |
| ·溶液pH对BAMEDA荧光行为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溶液中Zn~(2+)/EDTA对BAMEDA荧光行为的影响 | 第37-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蒽经丙二胺在玻璃基片表面的固定化及其pH效应的研究 | 第40-49页 |
| ·引言 | 第40-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41页 |
| ·9-蒽甲基丙二胺的合成 | 第41-42页 |
| ·玻片的活化及硅烷化 | 第42页 |
| ·蒽在玻璃基片表面的化学键合 | 第42-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 ·玻璃基片表面的功能化 | 第43-44页 |
| ·玻片表面固定化蒽的光物理行为研究 | 第44-47页 |
| ·功能薄膜对溶液pH的依赖性 | 第47-48页 |
| ·荧光传感薄膜对酸碱响应的可逆性 | 第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玻璃基片表面蒽的固定化及其性能的研究 | 第49-58页 |
| ·引言 | 第49-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50页 |
| ·9-蒽甲基二乙三胺的的合成 | 第50-51页 |
| ·玻片的活化及硅烷化 | 第51页 |
| ·蒽在玻璃基片表面的化学键合 | 第51-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 ·玻璃基片表面的功能化 | 第52-53页 |
| ·功能化基片的光物理行为 | 第53-55页 |
| ·功能膜对溶液pH的依赖性 | 第55-56页 |
| ·蒽功能膜对硝基苯的传感特性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总结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