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其他剧艺术论文

戏偶的艺术研究--谈戏偶在亲子互动中的教育价值及家庭戏偶包的研发潜力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4页
 1.1 关于戏偶的艺术研究目的第17-18页
 1.2 戏偶艺术应用于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家庭戏偶包研发的必要性第18-19页
 1.3 关于前人的工作和相关空白领域第19-20页
 1.4 论文研究的框架设想第20-21页
 1.5 研究方法及论题研究的实际意义第21页
 1.6 关于选题的创新价值第21-23页
 1.7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传统戏偶的艺术研究第24-46页
 2.1 木偶艺术第24-36页
  2.1.1 偶的由来第24页
  2.1.2 中国木偶艺术的历史梗概第24-28页
  2.1.3 传统意义上中国木偶的种类第28-29页
  2.1.4 世界各类现代戏偶分类第29-30页
  2.1.5 戏偶艺术于教育环节中的应用第30-35页
  2.1.6 儿童戏偶的艺术现状第35-36页
 2.2 偶戏艺术第36-45页
  2.2.1 中国偶戏历史第36-37页
  2.2.2 小型儿童偶戏演出要素第37-41页
  2.2.3 儿童戏剧艺术的教育价值第41-43页
  2.2.4 儿童戏剧艺术于教育环节的实践应用第43-45页
 2.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戏偶在亲子互动中的价值第46-65页
 3.1 戏偶的力量第46-50页
  3.1.1 戏偶的教育性第46-47页
  3.1.2 戏偶与孩子成长的关联第47-50页
  3.1.3 二十一世纪的戏偶教育第50页
  3.1.4 戏偶教育对中国孩子的重要性第50页
 3.2 戏偶的功能第50-57页
  3.2.1 语言发展第50-51页
  3.2.2 人生体验第51页
  3.2.3 情感释放第51-52页
  3.2.4 表达能力第52-53页
  3.2.5 刺激幻想第53页
  3.2.6 发现自我第53-54页
  3.2.7 社交技巧第54页
  3.2.8 组织能力第54-55页
  3.2.9 欣赏文学及艺术第55-56页
  3.2.10 满足感第56页
  3.2.11 释放恐惧第56-57页
  3.2.12 戏偶的助教角色第57页
 3.3 戏偶教育的历史角色第57-59页
  3.3.1 戏偶教育在国际上的应用第58页
  3.3.2 戏偶教学策略的认知第58-59页
 3.4 家庭亲子互动中戏偶的价值体现第59-63页
  3.4.1 语言养成第60页
  3.4.2 心理活动第60页
  3.4.3 世界观长成第60-61页
  3.4.4 素质暗示第61页
  3.4.5 心理治疗功能第61页
  3.4.6 增加好感和推进感情第61-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家庭戏偶包的研发潜力第65-92页
 4.1 家庭戏偶包研发的大势所趋第65-67页
  4.1.1 主观因素第65-66页
  4.1.2 客观因素第66-67页
 4.2 研发方向(结合调研)第67-90页
  4.2.1 小型认知调研第67-70页
  4.2.2 调研结论第70-71页
  4.2.3 成功儿童品牌的设计要求第71-72页
  4.2.4 成功的儿童品牌设计的禁忌第72-73页
  4.2.5 成功儿童玩具品牌(戏偶)的案例分析第73-78页
  4.2.6 按年龄段划分为儿童设计的参考标准第78-85页
  4.2.7 研发结论第85-90页
 4.3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五章 结论第92-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别山野葛HPLC指纹图谱库的构建及其植物化学物对乙醇神经毒性保护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析我国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及立法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