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信用证概述 | 第13-26页 |
第一节 信用证的产生、发展及UCP500 的法律地位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关于信用证法律性质的不同理论观点 | 第15-18页 |
第三节 对信用证制度的认识 | 第18-22页 |
第四节 信用证中基本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22-26页 |
一、议付行(Negotiating Bank) | 第23-24页 |
二、开证行(Issuing Bank) | 第24-25页 |
三、开证申请人(Applicant ) | 第25页 |
四、通知行(Advising Bank) | 第25页 |
五、出口商(Exporter)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信用证下的融资方式分析 | 第26-42页 |
第一节 信用证融资产生的根源 | 第26-28页 |
一、进出口商在国际贸易中对资金的需求是融资产生的客观基础 | 第26-27页 |
二、信用证制度是信用证融资产生的依据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对信用证融资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 第28-42页 |
一、打包贷款(Packing Loan) | 第28-29页 |
二、议付与出口押汇 | 第29-33页 |
三、进口押汇(Import Bill Advance) | 第33-39页 |
五、提货担保(Shipping Guarantee) | 第39-42页 |
第三章 信用证下银行的融资风险 | 第42-54页 |
第一节 信用证融资下银行的共有风险及成因分析 | 第42-45页 |
一、国家风险 | 第42页 |
二、进出口商(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 第42-43页 |
三、信用证结算的技术风险——不合格单据 | 第43-45页 |
第二节 信用证诈骗风险分析 | 第45-48页 |
一、对信用证诈骗的认识 | 第45页 |
二、信用证诈骗的根本原因 | 第45-46页 |
三、信用证诈骗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46-48页 |
第三节 几种融资方式的具体风险分析 | 第48-54页 |
一、提单与提货担保下银行的风险 | 第48-49页 |
二、议付 | 第49-50页 |
三、进口押汇中单据脱手造成的法律风险 | 第50-52页 |
四、信托收据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信用证融资中银行的风险防范探讨 | 第54-67页 |
第一节 加强对客户的资信审查,做好客户外部环境分析 | 第54-58页 |
一、审查客户核心管理层 | 第54-55页 |
二、做好客户财务分析 | 第55-57页 |
三、评价客户信用状况 | 第57页 |
四、做好外部环境分析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做好融资担保,保证还款来源 | 第58-60页 |
一、对第三方保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58-59页 |
二、在抵押、质押担保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建立授信制度,确定授信额度 | 第60-62页 |
第四节 加强对我国现行法律的研究,认真学习国际惯例 | 第62页 |
第五节 对信用证诈骗防范的建议 | 第62-63页 |
第六节 对几种融资方式风险防范的建议 | 第63-67页 |
一、议付的风险防范 | 第63-64页 |
二、进口押汇与信托收据的风险防范 | 第64-65页 |
三、提货担保的风险防范 | 第65页 |
四、打包贷款的风险防范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